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0:35: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经过

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开辟新时代。

①建立苏维埃政府。②颁布《和平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③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④组建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一、战后的“新秩序”

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

2、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其内容中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4、凡尔赛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5、根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总部在日内瓦,

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被英、法控制。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为了协调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由美、日、英三国操纵)。

2、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的基础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基础,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意义: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至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三、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四、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五、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但是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

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2、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方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9年到1922年,为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国民军战胜了协约国军,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国家赢得了土耳其的主权和独立。它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开始:1929年美国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5、※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道路?分别带来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