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对策略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8 9:59: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对策略探究

[提 要]高校大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常因不平衡和不成熟而在心理上产生无法回避和处理的应激性重大生活事件或挫折,并产生自伤、自杀以及攻击等心理危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而要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就必须制定系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及策略,对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处置,确保应对科学,干预有效。

随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受信息大爆炸、伦理价值嬗变、社会压力增大,经济和生活成本增加等影响,加上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前成熟期”,高校大学生们在自我意识、思维观念、情绪情感、人格发展、性意识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因不平衡和不成熟而在心理上产生无法回避和处理的应激性重大生活事件或挫折,并产生自伤、自杀以及攻击等心理危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普遍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科学运用团体辅导等一系列办法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仍呈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不高,操作性差等不足。因此,笔者根据多年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系统地来探讨高校大学生心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理危机干预的应对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

20世纪中叶心理学家林德曼(Lindeman)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提出了心理危机理论。开普兰(G?Caplan)后来在他的基础上系统地发展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进入90年代后,随着转型期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就像青年学者石勇在《心理危机:你我身边的隐形杀手》中提出的那样,“中国已经进入心理风险社会”,因此,欧美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开始引入中国,并得以迅速传播。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更加凸显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变得紧密,并开始了心理干预理论和实践本土化的艰难探索。 (一)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的先导性和成效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更强的先导性,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就指出要加强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关于做好2008年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更是提出要关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否健全和落实;而在教育部后面一系列文件中如《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等都提出,要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好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要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

这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度重视,在这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如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来提升心理危机的发现能力,通过心理危机专业师资的培养来提高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等,加强了对危机的积极预防和干预,大大降低了心理危机给大学生们带来的伤害,维护了校园安全和稳定。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不足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心理危机干预的意识不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本土化工作水平不高;理论创新性和研究相对不足;操作性弱,干预主体过于单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心理危机后干预缺乏,相关部门重视不够;危机干预实践经验不足;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亟待完善等。结合研究者的工作实践,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强,领导不够重视。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领导不够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强的特点。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但他们在高校中的级别和地位普遍比其他机构低;高校对

3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