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得通之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4: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禅定得通之方法

佛学说神通之获得,有多条渠道,一般分神通为五类;一道通,谓断惑得道,证得阿罗汉果后,不假修习,自然具足三明六通等。二神通,乃修习禅定获得的五通等。三依通,谓依凭符咒、丹药等法术而得者,密乘所言四小八大悉地多属此类。四报通,谓生来自具者,被认为是前世修行的果报。五妖通,谓由神鬼精魅加持或附体而现者。五种通中,以修禅所得神通,最值得研究依《俱舍论》等说,由禅定而发神通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情况是道通,这须依相当的基础而发,《论》颂谓“曾修离染得”,谓前世或得道前曾修禅定、神通已得或将得神通,当其断惑离染而证道果时,便会自然显发三明六通,不用专意修通。如释迦之成佛,即属此类。第二类情况是修定自然发通,神通为禅定的副产品。若有根基或素质,只要修禅入色界四禅乃至初禅未到地定、欲界定,都有可能自然发通。《摩诃止观》卷八云:一一禅中皆能发五通,若就便宜论者,根本(四禅)多不能发,设发亦不快利;特胜、通明多发轻举身通;背舍、胜处多发如意转变自在身通;若慈心定中缘人色貌取得乐相,因色知心,识其苦乐,此多发知他心通,……亦发天耳通;因缘观人三世,照过去世多发宿命通,照未来事多发天眼通;若念佛定不隐没者,多发天眼通。发通之要,在于观想入定或定中观想,修

观想自身的禅,易发神变通,内视自身;修观想外境相的禅,易发天眼通及变化通;修观想他人的禅,易发他心通;修观听音声的禅,易发天耳通;修观因缘的禅,易发宿命通。密乘综合瑜伽,三密相应,兼观内外色相变化及音声,当易发天眼、天耳、神足三通,而多先发变化自身为种字本尊等形相之通。第三种情况是虽修各类禅,深入四禅八定,乃至明心见性,断惑证道,成慧解脱阿罗汉,亦未必发五通。这种情况,《俱舍论》谓之“未曾由加行”——意谓此类人因无始来未曾修得过神通,根基差,故须专门修得神通的“加行”或神通禅。加行一般以第四禅定心为基础,《禅法要解》说:若求五神通,以第四禅则易得,若依初禅二禅三禅,虽复可得,求之甚难,得亦不固。《大智度论》卷二八云:有人言,初禅天耳易得,有觉观心故;二禅天眼易得,眼识无故,心摄不散故;三禅如意通易得,身受快乐故;四禅诸通皆易得,一切安稳处故。在四禅寂定心中,通过观想练习或暗示,引导其心倾向于得通,是神通禅的基本法则。修得神通,依“四神足”(四种得神通的基础)或“四如意足”:一欲,希求得神通的意欲;二精进,依法勤修不懈;三一心,专注不散;四思惟,谓修观得般若智及观想。《清净道论》述修神变通的加行,是在十遍处修习成就的基础上,先以十四种行相调心,锻炼定力令趋于纯熟:一顺遍,谓顺次从地通观至自遍的八遍中,百回千回地入定;二逆遍,逆八遍的次第,从白遍开

始,逆修至地遍,反复修习多次;三顺逆遍,依十遍次第顺修、逆修,反复多次,数数入定;四顺禅,于遍处定中,从初禅依次深入,至非想非非想处定;五逆禅,从非想非非想处定后退,逆修至初禅;六顺逆禅,顺入、逆入四禅八定,练习多次,七跳禅,入初禅已,跳过一级而直入三禅;八跳遍,于地遍定中入初禅已,跳过一遍处而于另一遍处入初禅;九跳禅与遍,先跳过一遍处而入初禅,又从初禅跳入三禅;十超支,于地遍定中入初禅已,亦入上地禅;十一超所缘,于一遍中入初禅已,再依次于一一遍中入初禅;十二超支与所练,于地遍中入初禅已,次于水遍中入二禅,于火遍中入三禅,如是一一超越支与所缘而入定;十三支的确定,于四禅八定中各确定该禅所有的功德支分,一一满证;十四所缘的确定,于十遍中一一确定所缘境。此十四行相调心,略当于汉传禅学所言炼禅、熏禅、修梯,而内容更为繁多,其旨在反复锻炼自在出入各种观想境与四禅八定的能力,令其极为熟练,为修得神变通打下坚实基础。《清净道论》云,此十四行相极难成就,百人千人中,仅一人能得。而“即以十四行相调伏其心者,得神变亦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得神变者,即刻现起神变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即刻现起神变”;“虽得即刻现起神变,但救护他人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此神变通,是五通中最难得的一种,明白了它修得之难,就不难理解历来佛教禅僧中现此通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