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语文课内阅读(第三单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8:58: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二册语文课内阅读(第三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问题。 (12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1分)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含糊: ..

轻易: ..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2分)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2分)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这表现了他 的精神。(3分)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2分)

二、阅读《为人民服务》选断,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用“===”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句。这一句与下面三句是( )的关系。

2、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固( );或( );于(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一层中,作者为了说明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和( )。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兴旺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2、用“==”划出这一层的中心句。 3、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缺点( ) 批评( ) 兴旺( ) 4、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法。”文章举了什么例子?请用“——”画出来。 5、“精兵简政”这个词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精— 简—

6、文段第一句的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