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英语写作教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49: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英语写作教学

内容摘要: 语言学习的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本文以迁移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平时写作作业为语料来源,从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负迁移入手,分析学生出现某种语言错误的原因。本文在最后对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克服母语负迁移现象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迁移; 错误; 分析; 对策

1.引言

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写作训练。英语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因而极易暴露学生的各种问题.笔者在平常教学中,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发现学生主要在冠词、名词单复数、动词及时态、词序和连词常犯错误,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学生在写作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规则,结果在遣词造句上出现语句错误。70年代后,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有很相近的情况时可以起到语言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当两种语言相异时将对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这方面的研究与认识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去看待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罗立胜 1997)。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采取简单的排斥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因势利导,分析和了解母语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

(张大钧 1999)。学习迁移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在提出的共同因素说中认为“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测验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在两个没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邵瑞珍 1997)。提出概括化理论的心理学家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两种学习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迁移,主要是因为从一种学习中所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运用于两种学习之中,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发现两种学习中内在所遵循的共同原理,才是产生迁移的根本(张大钧 1999)。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到新的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着迁移。有意义学习都某种程度地受已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反过来这种习得的经验通过修正认知结构而产生迁移(张大钧 1999)。奥苏伯尔还指出,二语学习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宋广文 于国妮 2001)。

3.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3.1 冠词

(1)Have you seen the red pen? I put it here just now,but it’s gone.

(2)Japan lies to east of China.

(3)Attention,please! Here is a good news for you. (4)The Unit One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例(1)问话人显然是在找钢笔,据语境该用a而非the。由于英语中的定冠词the具有特指性,所以这里不可能用the来表达“就在面前”的那支钢笔;例(2)漏掉the,to the east of是英语中的习惯用法;例(3)和(4)中属零冠词,news是不可数名词,不与a/an连用,Unit One具有专指性,不需要冠词。究其错误原因,就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学生在冠词方面的错误主要表现为:(1)该用a/an的时候却用了the;(2)该用a的时候用了an;(3)该用an时用了a;(4)该用the的时候用了a/an;(5)不该用零冠词;(6)该用冠词的时候没有用。表现英语冠词的概念在汉语中是通过数词加量词或指示代词加量词来表达的,如a(the)book 中的a(the)分别由汉语数词“一”和指示代词“这”加上量词“本”来表达的。英语中的不定冠词有两种形式 a和an。当被修饰名词的首字母发音为辅音时,不定冠词为a,发音是元音时,用an。而汉语中是没有这种区别的。英语中的冠词是用来表达有定与无定(表示属类时这种有定与无定的区别实际上已趋于消失);而汉语中则部分地体现在语序变化上,因为汉语中有定的名词性成分大多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无定的名词性成分大多出现在动词的后面,如,(1)人来了(人是有定的);(2)来人了(人是无定的)(许余龙2002)。学生有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写作时对于英语中的冠词有些摇摆不定。 3.2名词单复数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构成有以下三种形式:(1)在名词后面加“s”或“es”,如book—books,match—matches;(2)名词的单复数不变,即其原形,如deer--deer(3)不规则变化,如goose—geese。汉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往往是在其后加“们”,或者不加或者根本就不能加。这种差异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名词的单复数时出错。

(1)He got a lot of informations from the paper. (2)The old man raised many sheeps

(3)He was knocked off his bike. Both his foots badly hurt.

(4)Tomatos are a nutrient vegetable,which is good for people’s health. (5)If you travel by buses or trains,it will cost you much money. (6)In Class 2,altogether 5 boy student were praised.

例(1)中的不可数名词information学生加了“s”;例(2)中的sheep的复数就是原形,不该加“s”;例(3)中的 foot,其复数是不规则变化,学生错加了“s”;例(4)中tomato的复数是加“es”,而学生加了“s”;例(5)的by bus/train

是英语中的固定搭配,通常名词后面不用复数;例(6)中的student学生漏加了“s”。一般而言,汉语是在表示人称代词和人称名词的词尾加“们”表示复数,在人称名词后也可以不加,并且使用范围较小,不像英语里的复数后缀“-s/es”可与大多数可数名词搭配;另外,英语中的名词还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汉语中的可数名词在英语中并不一定是可数。学生在这方面常犯以下错误:(1)分不清可数与不可数名词;(2)后缀“-s”和“-es”的误用;(3)不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的变化或误用;(3)一些固定短语中的名词错用了复数;(4)忘记用复数. 3.3 动词

学生在学习英语动词时,由于受汉语的影响,造句时往往套用汉语中的动词形式而出现中式英语。

(1)When did you arrive the station. (2)Tom likes play basketball very much. Read books can broaden one’s horizons.

(3)Do you know Miss Jean has teached in our school for six years? (4)Don’t you know that old man has died for five years?

英语中的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后面可以直接接宾语,不及物动词的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若接宾语时需要在不及物动词的后面加上一个介词或者副词,有些动词在汉语里可用作及物动词而在英语中却用作不及物,中国学生对于哪些动词在英语中究竟是及物还是不及物有时分不清楚,所以会造出像例(1)的错句。在汉语里,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除作谓语外还可以在句子中直接用作其它成份,汉语动词的这一习惯用法常使学生将句子写成像例(2)的错句。在英语中,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方面的变化,动词的过去时和过去分词大多数在后面加后缀“-ed”,还有一些动词是不规则变化,如take—took—taken等,汉语中不管所表达的意思是过去还是现在,没有这种变化。另外,英语中的动词有终止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之分,延续性动词可以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终止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而在汉语中,表示终止性动词是可以与一段时间连用的,如“他来3天了”,动词“来(come)”在英语中就是一个终止性动词。 3.4 时态

在动词的时态方面,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十分不同。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形式,即汉语动词不是用词性上的变化而是用特定的词汇来表示动词的各种不同时间和方面的。如表示时间用“正在”,“经常”,“了”,“已经”,“曾经”等。但英语动词有三种时序(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一般将来时等。英语中在表达不同的时态时,动词词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