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34: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工程概述

1.1编制目的

为了消除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1.2工程概况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双港大道站,终点为奥体中心,线路长28.737km,均为地下线。共设地下车站24座,平均站间距1233m。全线共设一个定修段和一座停车场,两个主变和一个控制中心。

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共分9个标段,我公司中标的是土建六标段。南昌地铁一号线土建六标包括三站三区间,其中三车站分别为:丁公路北站、师大南路站、彭家桥站;三区间分别为:八一广场站~丁公路北站区间、丁公路北站~师大南路站区间、师大南路站~彭家桥站区间。

丁公路北站

丁公路北站位于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叉口,呈东-西走向,该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中心线里程为SK16+489.187,车站总长190.13m,标准段宽度为18.4米,标准段西端加宽段宽度为19.4米,端头段宽度为22.6米,基坑深度约16.31~18.15米,车站设计有4个出入口和2个风亭。

师大南路站

师大南路站为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第15个站,车站中心里程为SK17+536.21,该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正对江西师范大学正门,沿北京西路呈东西向布置,车站总长193.2m,标准段基坑宽度18.4米,深16.31米,车站设计有4个出入口和2个风亭。

彭家桥站

彭家桥站为1号线和四号线的换乘站,站址位于北京东路与上访路交叉口右端。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东端设停车线,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中心线里程为SK18+398.651,车站长463.9

米,标准段基坑宽度19.0~23.2米,埋深为16.29~17.18m米,端头井段基坑埋深约为17.85~18.78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车站设计有8个出入口和3个风亭。

彭家桥站也是我标段盾构区间的始发站。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2.1钢筋加工 2.1.1通病现象

(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2.1.2处理方法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2.2.1通病现象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移;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 2.2.2处理方法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度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放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应加马凳;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值班,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钢筋的践踏。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移位立即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

交接处。

2.3砼浇筑后钢筋 2.3.1通病现象 主筋偏位。 2.3.2防治措施

(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带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捣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2.3.3处理方法

按照1∶6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相同钢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

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3.1轴线位移 3.1.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