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练习人民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56: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中国多家商会曾在美国媒体上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时尚少女身上挂的MP3上标

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等。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 )

A.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

C.积极谋求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体现了我国企业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技术的

开放思想和行为,与国家宏观调控、所有制结构、亚太经合组织没有关系。

答案:D

2.世贸组织比关贸总协定具有更大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①世贸组织更能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②从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到国际性贸易组织 ③世贸组织倡导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各国各地区市场开放 ④世贸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而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无论是世贸组织还是关贸总协定,都是适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都能促进

经济的全球化,故排除④。

答案:C

3.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

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当前人们“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B项正确。材料表明,人们没有明确区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并非理解逻辑混乱,A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B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关贸总协定无法处理全球化时代日益增加的知识产权争端、劳务纠纷等问题

B.关贸总协定没有常设机构,不能及时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纠纷

C.关贸总协定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后冷战思维的产物,不适应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

D.关贸总协定对违规的国家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解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标志是华约组织的建立,晚于1947年关贸总协定

的成立,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5.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

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

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

②③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

额外的巨大提高。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的发展报告,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20%最贫穷人的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比例由2.3%降到了1.4%,20%最富的人占全球收入的比例则由70%上升到85%。……从1980年开始,约有15个国家经济增长十分迅速……与此同时,约有100个国家经济下降或停滞,人口约为16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极度贫困的人口达到13亿,约占发展中国家的33%,他们每人每天不到一美元。而发达国家内部贫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共增加1亿人,在英国增加了60%,荷兰增加了40%。繁荣与贫困交织、发达与苦难并存,这是当代世界在经历了全球化加速发展的30年,仍然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图景。

——王庆五《全球化冲击:当代中国面向世界的挑战》

材料三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5 098亿美元增至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按汇率法的GDP计算)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比重升至超过9%。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00多美元增至2010年的4 000多

美元。……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桑田良望说……入世给中国带来三大明显好处: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有十足竞争力;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中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入世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改革。

——《中国入世十年“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中国是如何面对全球化挑战的?结果如何? (4)从以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第(2)问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可通过材料获取信息,而问题的根源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既要分析发达国家就业减少的原因,又要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的原因。第(3)问概括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是加入世贸组织;“结果”需要对材料信息加以提炼和概括。第(4)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等。

(2)问题:国内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根源:在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收入降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再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其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境地。

(3)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果: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了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引进了资金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位;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

(4)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只有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才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重视教育,积极创新,促进科技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基础巩固

1.关贸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是由于( )

A.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