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2:4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床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方案一)
指导教师:王春华 郝志勇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矿电11-3 姓名:李建霖
2013年7月4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E4F63C5s3一、设计题目:压床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二、系统简图: '\ψψ3E3s32x24CDz2\ψ3'ψ3Dz2ysF26z3z5y52x2s2x1z3z5x11A三、工作条件 eR1BR1BBez1ω1Bz4z1z6ω11Az4磙子C磙子凸轮 z6凸轮C 已知:中心距、、,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各构件重心S的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 四、原始数据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50 ° 220 120 1/2 1/4 1/2 140 60 150 100 1/2 五、要求:
1)设计连杆机构,作机构运动简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作在A2图纸上)、滑块的运动线图(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编程绘制或用坐标纸描点,并将其粘于运动简图的图纸上。
2) 用C语言编写程序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并打印出程序及计算结果。 3)编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指导教师:王春华 郝志勇
开始日期: 2013年6月29日 完成日期:2013年7月4日
目录
1. 设计任务及要求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3. 程序框图
4. 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5. 参考文献
1设计任务及要求
已知:中心距=50mm, =140mm,y=220mm,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φ’=60度,φ’’=120度,滑块的冲程H=150mm,比值CE/CD=1/2,EF/DE=1/4,各构件重心S的位置,曲柄每分钟转速=100r/min.
要求:
1:设计连杆机构,作机械运动简图(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2:用C语言编写程序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并打印出程序及计算结果. 3:编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2.数学模型
如图,四个向量组成的封闭四边行,于是有
(1) 按复数式可以写成
a(cos?1?isin?1)?b(cos?2?isin?2)?c(cos?3?isin?3)?d(cos?4?isin?4)?0由于上式可化简为
a(cos?1?isin?1)?b(cos?2?isin?2)?c(cos?3?isin?3)?d?0 (2)根据(2)式中实部、虚部分别等于零得
acos?1?bcos?2?ccos?3?d?0 (3)
asin?1?bsin?2?csin?3?0 (4)(3)、(4)式联立消去得
(2accos?1?2cd)cos?3?(2acsin?1)sin?3?(a?c?d?b?2adcos?1) (5)令:
2222L1?2accos?1?2cd,M1?2acsin?1,N1?a?c?d?b?2adcos?1,
s?MLco?1312222则(5)式可化简为 解之得
sin?3?N1 (6)
?3?arcsinN212?arcsinL212 (7)
L1?M1N2L1?M1L2同理,根据(3)(4)式消去可解得
?其
2?arcsin22?arcsin22 (8)
L2?M2L2?M2中
2:
222L2?2abcos?1?2bd,M2?2absin?1,N2??a?c?d?b?2adcos?1,
(7)(8)式为c、b杆的角位移方程。由于、都是时间的函数,为简便,将(3)、(4)式对时间求导,得
, (9) 将(2)式对时间数得
?2?a?1sin??1??3??a?1cos??1??3??b?2cos??3??2??c?3222bsin??3??2?,(10)
?3??a?1sin??1??2??a?1cos??1??2??b?2?c?3cos??2??3?222csin??2??3?,(11)
曲柄可近似看成匀角速度转动,即
3程序框图
程序设计时,一般是未知量而已知且为常数,它们关系为,取相等时间间隔,则,其中
I=1,2,… ,N为整数,,设计程序算法(表示N-S流程图)如下:
输入a,b,c,d, ,输入N 作循环,For(i=0;i 4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1) 序清单程 #include \main() { int i,k; float l1,l2,m1,m2,n1,n2; float theta1,detat; float theta2,theta3,omiga2,omiga3,ipsl2,ipsl3,omiga1=2*pi*n/60; detat=10*pi/(N*omiga1); for(i=0;i<=N;i++) { theta1=omiga1*detat*i; /*系数计算*/ l1=2*a*c*cos(theta1)-2*c*d; m1=2*a*c*sin(theta1); n1=a*a+c*c+d*d-b*b-2*a*d*cos(theta1); l2=2*a*b*cos(theta1)-b*d*2; m2=2*a*b*sin(thet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