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13:34: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奥体南区商业办公楼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针对我单位供应混凝土奥体南区A座商业办公楼等五项工程,于2014年1月18日施工浇筑的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P10,在春节后发现地下室外墙出现裂缝,裂缝特点为竖向裂缝,部分裂缝呈有规则分布,一般4~5m一道,延主筋方向产生; 裂缝宽度一般不大,大多数在0.3mm以下;附墙柱两侧等特殊结构部位裂缝较明显,墙长中部附近较多;模板拆除后不久可发现细微裂缝,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内外温差的变化,裂缝还会逐渐增多变大;近年来较多工程地下室外墙在施工阶段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后3-28d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开裂,裂缝多为竖向裂缝,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地下室的平面形状、设计构造、外墙周长、配筋、施工、养护条件及混凝土等都有关系。针对该工程出现的裂缝问题,我们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我们双方将根据以下原因找出针对的措施方案,多方改进,力争减少或避免在后继施工的外墙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成因分析 (一)设计方面
1.墙体配筋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在混凝土中进行细而密的配筋,钢筋将约束混凝土的塑性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如果钢筋直径过粗,起不到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往往产生裂缝。
2.“后浇带”设置可能存在不合理情况。后浇带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混凝土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设置后浇带可以取消结构中永久性的伸缩缝,是解决超长混凝土收缩变形的重要措施。如果后浇带设置间距过大,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 (二)混凝土自身方面方面,
地下室外强出现裂缝,从混凝土方面来说主要是混凝土的自身收缩而引起的,其收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则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较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 的情况下,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凝土的约束,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这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振捣(压抹)可以愈合,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2、水化收缩及自干缩裂缝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一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空隙。水泥在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于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自干燥收缩。由于一般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所以比较少发生自干燥收缩。 3、温差胀缩裂缝
混凝土浇注后,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以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O℃左右,加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5d内,内部温度可达50℃一80℃,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试验表明,在标准环境下,混凝土温度和环境温差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 4、干燥收缩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开裂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以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干燥收缩包括发生在开始阶段不可逆收缩和再潮湿后的体积膨胀,后期干燥时发生的可逆收缩。影响混凝土干燥缩的因素有:水灰比、水化程度、养护温度、含水量、水泥含量、构件厚度与体积和表面积之比、相对湿度、干燥 速率、干燥时间等,而地下室外墙拆模后(一般为2—3d),虽然进行浇水养护,但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恒温恒湿进行养护,而只能采用浇水进行 养护,因此混凝土外墙的干燥及收缩在所难免。同时由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体积和表面积之比较小(厚度较小),从而导致干燥速度快、时间短;通过观察发现,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收缩开裂大多数均发生在浇筑后的15d内,裂缝主要集中在墙高1/2处向上下扩展,根部及顶部几乎没有。沿墙长每2~3m一道。 (三)施工方面
1.养护可能不当。混凝土早期失水,造成混凝土干缩裂缝;忽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冬季混凝土养护保温、保湿、测温不当。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标准要求,而导致混凝土温差胀缩裂缝
2.拆模时间过早。一方面造成墙体不能带模养护,形成干缩裂缝;另一方面,由于拆模过早,扰动穿墙螺栓,使得穿墙螺栓处形成渗漏。
3.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上返梁浇筑方法不当;竖向、水平结构同时浇筑时,连接部位浇筑不当;钢筋密集及预留管道部位振捣不密实。
4.钢筋处理不当。扎丝接触模板;迎水面保护层不够;钢筋直接接触垫层。 三、外墙裂缝的预防措施
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控制,主要从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施工三方面来考虑。单从混凝土配合比来说,主要措施是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我们将在后期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1、 水泥。减少收缩宜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细度不过细,矿渣含量不过多的水泥。2014年1月18日施工使用的水泥为冀东P。O42.5R水泥,该水泥为早强型水泥,早期强度较高,比较实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但可能不太适用于该工程的超长,较厚的地下室外墙施工,我们将在后期将水泥换为P。O42.5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相对较低,细度也相对合理,可有效减少由于水泥水化而产生的收缩。
2.砂、石。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宜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1%的碎石或卵石。我们将在后期增加山碎石的用量,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3.掺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实践证明,每降低10 kg水泥用量,水泥水化热将减少1℃。在冬季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较高,而粉煤灰的用量较低,这不利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在常温施工后我们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可较大幅度的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的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4、与施工单位沟通协商,在保证施工的情况下竟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及砂率,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5.在常温施工时我单位将掺加缓凝型减水剂,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同时延缓混凝土的早期水化,较少温差裂缝的产生。
(三)施工方面建议
1、钢筋的间距、尺寸、保护的厚度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加以控制,外墙内外层钢筋之间用方箍加以支撑,纵横向钢筋采用每点绑扎;
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降低不均匀性。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时,布料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下料高度不超过3m,振动时要快插慢拔,暗柱和暗梁处仔细振捣;
3.根据测温记录和气象预报确定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 ℃,温度陡降不超过10℃,拆模后应注意覆盖和及时养护。
4.外墙混凝土的养护。外墙拆模时间不宜过早(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可采用带模浇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