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辩驳论加问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1:1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口号与自我介绍

监管自律不可少;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赵洁

驳论:谢谢主席。苏格拉底曾说,“人啊,要认识你自己”。当对方辩友满怀浪漫主义情怀看待个体的自律能力,为我们尽情演绎最终幻想时,希望各位能和我方一起客观的审视自己,直面问题。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出对方的错误观点。

一、 片面化定义:对方辩友仅仅将学风道德建设定义为学生的学习风气。但是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道德建设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学风不仅包括学习风气、还包括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治学风气与学术风气的建设主体都不包括学生,学生又如何通过提高自律来完成学风道德建设呢?所以对方辩友在片面化的定义下强调建设学风道德重在学生提高自律是错误的。

二、错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对方辩友只是一味地摆出马克思的内外因辩证关系这个大道理来说明问题,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我们在学风道德建设这个问题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所谓的“内因”即自我约束具有很大的弊端,它存在于每个思维不同的个体中,具有不可靠性,不稳定性,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使它必然不可能达到约束和规范一个集体的目的。另一个方面,我方已经说明,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能够通过规则禁止破坏行为,且能够在长期的执行过程中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意识,达到治标且治本的效果。因此,按照内外因的理论来论证,学校管理制度既是一种强有力的外因,又是一种潜在的内因。所以说学风道德建设必须重在校方监管。

三、错误地将学风道德建设认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

学风道德建设不是在学生个体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完成的。其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管理者,不断地坚持学校的某种理念,以致最终形成本校特有的学风道德。在学风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来来往往,而且不同时代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可能承前启后地建设学风道德。而学校的管理者们,因为有较为长远的计划,从而可以坚持一个长期的建设目标,使学风道德最终得以确立。另外学校拥有资源的调配权,回答谁是学风道德建设的关键,答案就在于谁能够使预定的学风道德建设计划长期地执行下去。在这个问题上,毋庸置疑,学校显然占有优势。

四、过于牵强地用个例来否定学校对学风道德建设的监管作用

对方辩友认为既然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学风管理制度,就不应该会出现不良的学风。首先,每个学校都有学风管理制度,这恰恰说明了学校管理制度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方辩友以仅特例来驳斥学校管理制度,这也未免太过牵强。学风道德建设是一个针对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次性就追求完美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允许出现个别人的破坏行为,因为这种破坏又会反作用于学校管理制度和学风道德建设,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没有一个学校因为有了学校管理制度却依然出现不良学风现象而放弃加强学校管理制度,这不正说明了学校管理制度在学风道德建设中决定性作用吗?

五、对方辩友不切实际地美化了自我约束能力 对方辩友一直强调自我约束能力的积极作用,我方也不否认个人的自律拥有正能量,但对方辩友所说的都是基于学校的每个个体都拥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假设,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今天之所以在这里讨论学风道德建设问题,就是因为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但他们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导致学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学校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它是一个准则,

一个标准,一个方向,它可以很好的引导个人的自我约束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学校管理制度才是学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它能依据现状,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制度来控制不良学风的恶化和延伸。相反,自我约束受制于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于每个思维观念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可靠性、不稳定性,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达到规范全体的要求。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学风道德建设重在校方加强监管。

问题:1,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家长都情愿将子女送到学风道德建设较好的学校中去学习?

答:因为学生能够更好的自律。我方不否认学校监管的作用但是学风道德建设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自律。

感谢对方辩友的回答;但是很遗憾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因为家长知道即使孩子自律性很高也很难在学风道德建设不好的学校中认真学习。

2、请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否知道自律?

答:没有。感谢对方辩友的回答,对方辩友的回答告诉我们他律是自律的基础,自律要靠他律来引起,自律是他律的内化自律在他律的基础上诞生,也就是说先有他律后有自律的. 自律必须由他律建立,离开他律自律只能是无律。人最初并无自律意识,在成长过程中受他律约束,才建起自己的内心准则。自律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是对他律的认同与他律的内化。轻视他律,又何言自律?所以可知学风道德建设中不加强校方的监管,自律无从谈起。

3、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能够自律,那么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答: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是因为孟子无法自律,所以其母才三次搬家,使孟子能够很好地学习礼节和知识。 4、现在有一个寝室四个学生,他们的情况如下:A学生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优异;B学生懒散消极,学习成绩较差;C学生家庭条件好,经常旷课;D学生家庭贫困,忙于兼职,不顾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学校的缩影,所以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在学校不加强监管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律来解决这样的学风道德建设问题?

答:你的这个问题正好反应了在同一个学校,同一种监管制度下,会存在这样不同的学生,这就证明了学校的监管对于学风道德建设没有起作用。

驳:很遗憾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能说对方辩友承认自律是解决不了这样的学风道德建设问题的。而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学校却能够解决这样的学风道德建设问题。因为学风道德建设是一个针对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次性就追求完美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允许出现个别人的破坏行为,因为这种破坏又会反作用于学校管理制度和学风道德建设,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没有一个学校因为有了学校管理制度却依然出现不良学风现象而放弃加强学校管理制度,这也正说明了学校管理制度在学风道德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