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51: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表现属地雄奇险峻的山川,感情之列,想象丰富,全市色泽光怪陆地,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伟大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册。

《蜀道难》的语义自唐以来的说法颇为分歧。大致将来,可分四说:

1、真伪视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杜甫晚年,与房琯拒载属地为当地地方长官厌恶的部下。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时希望他俩早日离蜀。

2、认为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唐明皇逃避如数。李白认为属地不可久居,故作此时。

3、认为是讽刺章仇兼琼。章仇兼琼在玄宗开元末天宝

初为属地军政长官,李白担心它不受中央节制。作诗以讽。

4、认为只是个用属地山川。李北属地人,《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李白运用旧题写乡国山川,别无寓意。

按《蜀道难》是收入唐代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这部唐诗选本编辑与玄宗天宝十二载,因此这首诗的产生,绝对在天宝十二载之前,这是无法动摇的。杜甫,房琯依靠严武,玄宗逃难如数,都在天宝十二载之后,因此1、2两说都不足信。章仇兼琼任属地长官虽在天宝十二载之前,但考察历史记载,兼琼只有驱迫人民的恶迹,并无跋扈不受中央节制的现象,反之他到是希望到中央去做官,结果目的也达到了,因次第三说缺乏事实根据,也站不住。剩下来的第四说比较可信,但需略加补充。我们认为这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它采用乐府诗集,描绘蜀地道徒的艰险和环境的下呢,希望有人不要久留属地,重返长安。

胡震亨《历史通》(卷四)说:“欲为《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逼近有为而作。白蜀人,自

为蜀咏耳。”这话是颇有见地的。李白喜欢以乐府旧题写新词,全集中这类作品很多,《蜀道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们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相和歌瑟调曲中有《蜀道难》题,在李白之前,已有梁简文帝、陈阴铿、唐章宗的诗作,不过都没李白写得好。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雄襟开拓,气概豪迈,特别喜爱雄伟壮丽的江山。我们看他在诗作中,对“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云台阁道连窈冥”的华山 ,“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都作了生动无比的描摹和尽情的歌颂,故乡蜀地的雄奇险峻的山川,是他青少年时代所熟悉和喜爱的,当然不会放弃表现他的机会。这是《蜀道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都记载李白入长安,贺知章看到他的《蜀道难》,大加赞赏,称为仙人。这个传说一方面反映了这片诗歌的杰出的成就,获得世人的重视;一方面从侧面告诉我们,它当是天宝出年李白在长安所作。从诗的内容看,是送一位友人到蜀地去游宦。“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即指这位友人。诗中写友人从秦滴入蜀地,蜀地方位在长安西南,所以说“西游”。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总是希望在朝廷做官,以便发挥抱负;假如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去,总会因仕途失意而郁郁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