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反应灵活,好交际

艾森克-------1)稳定的内倾型:平静 性情平和 可信赖 克制的 有思想 谨慎 被动的 2)稳定的外倾型:领导性 关心自由 活跃 随便 敏感 健谈 开朗 社交性 3)不稳定的内倾型:喜怒无常 刻板 有理想 悲观主义 有节制 不善交往 安静 4)不稳定的外倾型:爱生气 不宁静 敢作敢为 易兴奋 爱冲动 乐观主义 有活力的

(4)其他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兴趣差异、需要差异、能力差异、速度差异以及由性别和血型造成的差异。 4.因人施教的意义

1)享受适当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2)因人施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3)因人施教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5.因人施教方案制定的一般程序

1)对幼儿的观察研究是因人施教的前提。 科学观察法包括:(1)正式观察法: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特性等级评价法。(2)非正式观察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频率计数图示法、清单法。观察重点:1)

每个幼儿的注意中心或注意对象----反映了他们的兴趣需要 2)自由选择时他们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活动或学习---优势学习类型和智力类型 3)交往与交友的情况---气质类型 4)对老师讲授的注意稳定性 5)对问题的完成速度和完成任务的速度。 2)家长参与是因人施教的必要条件。 1)教师要想准确的了解幼儿,就必须了解他们在家里的表现,这就需要与家长沟通,以掌握更多的资讯。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家长,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研究幼儿的各种特征以供制定教育活动的方案参考。 2)家长若不能因人施教将大大降低幼儿园所实施的因人施教的效果。 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相互配合的途径方法: 1)文字通讯:@家园联系册,互报幼儿在家与园的一般情况和突发情况 B 宣传栏、板报、各班的家长园地等,系统介绍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时通报幼儿园的保教情况 C 家长意见箱,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 2)个别谈话 A 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 B 正式邀请家长座谈 C 电话沟通 3)家访 4)家长会议

5)家长观摩活动 6)家园同乐活动 7)家长学校

3)因人施教方案的具体制定 具体运行程序:观察研究儿童---确定教育活动目标---分析教育活动目标---分析从属技能---确定起点行为--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实施形成性评价---微调---总结性评价。

6.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1)从家长最关心或关注的问题切入 2)从正面提出谈话的主题,不要抱着告状的心态与家长谈孩子的事情 3)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且不可以盛气凌人的心理与家长沟通 4)与家长沟通时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个别差异和特点 5)与家长一起研制观察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 8、活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发现法、方案设计法教学中如何因人施教 活动模式的特点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活动,通过幼儿的做进行学习,获得生动的知识经验,此模式强调幼儿亲身的\感知'或\感受'强调幼

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既有个别活动也有合作活动。

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现法:将某种矛盾、现象和规律等设计为可供幼儿探索的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希望他们发现的东西,以使幼儿习惯于研究原因、寻依据、提异议、求异同等,使他们学会学习、探索、思考。

方案设计法:此模式的四个环节:制定/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全部由幼儿自己完成。在制定计划阶段,由幼儿自己设计各自的活动内容、方法、时间等;在实施阶段,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使计划得以实现;在展示阶段,幼儿将自己的活动及成果,按某种方式展示出来;最后在评价阶段,由幼儿参与对自己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议,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