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1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教师与幼儿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之外,还扮演着那些其他角色

答:1幼儿老师是幼儿的养护者;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3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4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5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

7、简述动物区的创设要求。

答:1饲养可爱的、易于养活的各种小动物,以便于幼儿了解动物的种类和习性;2在成人的帮助下,让幼儿通过合作来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认真研究各类动物生活的条件、习性和生长特点等,做好观察记录;3注意饲养动物的卫生与安全;4动物房要注意采光。

8、简述当前师幼关系单向度的表现。 答:1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教师--\抛球者\,儿童--\接球者\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4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

玩具\的操纵者。

9、简述班级生活的特点。

答:1生活节律性;2保教教渗透性;3活动多样性;4内外互动性;5班级的组织性。

10、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功能

答:1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3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

11、简述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答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12、幼儿行为辅导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之间的同步教育。

13、简述课程模式的含义及主要要素。 答: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训话方案或框架。主要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及课程评价。

14、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平等性;2目的性与计划性;3广泛性(生活性);4多样性。

15、幼儿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1活动性;2直观性;3兴趣性;4主动性;5广泛性;6游戏性;7模仿性。

16、因人施教有何意义

答:1享受适当的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2因为施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3

因人施教是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17、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答:1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切入;2从下面提出谈话的主题;3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4应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和特点;5与家长一起制定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

18、搜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查阅资料法。

三论述题

1、理论联系实际,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 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