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免烧砖砌砖施工工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42: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混凝土免烧砖砌筑施工工法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因其生产能耗低、重量轻、施工速度快,且保温节能效果好,大量应用于结构填充墙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 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全面考虑墙体砌筑过程的各个方面,针对引起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填充墙裂缝的各种因素采取措施,通过综合防治手段,全过程严格控制,达到防止开裂的目的。 2.0.2 本工法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器具,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3 本工法依据“抗”、“放”结合的原则,在无须增加过大投入的前提下,解决了长期困扰施工的质量通病,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结构中混凝土小型空心砖的填充墙,且仅考虑墙体及找平层的裂缝防治,当找平层上有保温面层时,找平层以上部分按设计要求施工。

4 工艺原理

本工法将墙体裂缝和找平裂缝统一起来考虑,依据“抗”、“放”结合的原则,通过增设构造柱、圈梁、钢丝网、玻纤网格布等“抗”的手段及保证砌筑间隔、延缓砌筑时间、确保砌筑工艺、增设分隔缝等“放”的方法,解决墙体及找平层开裂问题。

由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吸水性强、干缩变形大、导湿性及解湿性差的特点,要求小型空心砖在砌筑时必须保证砌筑工艺、砌筑间隔及增设构造柱、圈梁等措施,以消除材料自身不利特性导致的墙体裂缝;针对小型空心砖砌块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不一致的特点,在找平前在两种材料的交接处设置钢丝网,以防止裂缝的产生;针对小型空心砖砌块弹性模量与普通砂浆不一致的原因,以及防止找平层砂浆开裂,在找平层施工前,沿墙体部分或全面积满挂玻纤网格布、增设分隔缝及使用专用砂浆等措施,彻底解决墙体及找平层裂缝。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工艺流程

填充墙及找平层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5.1所示:

5.2 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

1 砌块堆放场地应平整清洁,不积水,砌块不应被油污等污染。装卸砌块时严禁翻斗倾卸和丢掷。砌块应按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分别堆垛整齐,高度不宜超过1.6m。堆垛上应设有标志,堆垛间应留有通道。

2 拟定施工方案、专项作业指导书及明确的技术交底,精心安排组织整个工程的空间立体流水作业,在满足工程总工期的前提下,保证防裂措施要求的施工时间间隔。

3 为了保证砌筑墙体的高质量,施工前应在技术组织上进行详细部署,技术交底时对墙体砌筑提出细致的要求。所有施工班组应预先熟悉图纸,了解墙体布置情况,墙体构造及门窗洞口留置要求;待样板砌筑经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4 抹灰砂浆的选用应与混凝土小型空心砖材质相适应,保水性要好,优先选用混凝土空心砖专用抹灰砂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砂浆中添加有机或无机塑化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砂浆强度的选择宜由内到外从低到高过渡,以兼顾基层材料和外部饰面的要求。

5 砌块的块型、强度等级、干燥收缩率、相对含水率、龄期等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天、破裂、不规整、浸水和表面被污染的砌块。

6 墙体材料应保持均一性,若需镶砌,应采用与原砌块物理性能相近的混凝土预制块。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2.2 清理、定位、立皮数杆

1 砌筑空心砖之前,应清除砌筑部位所残存的砂浆、杂物以及浮沉等;校核放线尺寸并试排空心砖;适度洒水润湿空心砖砌筑面,表面湿水厚度以5mm~10mm为宜。

2 墙体砌筑皮数、灰缝厚度、标高应与该工程的皮数杆标志一致。皮数杆应设立在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间距宜小于15m。

5.2.3 墙体坎台施工

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填充墙脚坎台采用实心砌块砌筑,高度不少于3皮。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墙体根部应预先浇筑高度不小于200mm的C15素混凝土坎,墙体宜采用实心砌块砌筑。 5.2.4 砌筑、设拉接钢筋

1 外墙应使用封底或半封底的三排孔及以上砌块,内墙厚度≥190mm的应使用封底或半封底的双排孔砌块,不得使用通孔砌块。阳台栏杆、屋面女儿墙等宜采用实心砌块。

2 门窗洞200mm内的墙体宜采用不小于MU7.5的实心砌块砌筑,若采用空心砌块时应用不小于M7.5的砌筑砂浆(或C15细石混凝土)填实砌块的孔洞。

3 砌块墙体的长度大于4m时,应加设构造柱。

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砖的砌筑方式应为咬砌,如图,按排列图。由墙体转角处或空心砖定位处开始砌筑。同一堵墙应用同类型、同等级空心砖砌筑,避免出现不同密度等级或强度等级的空心砖混砌的情况。

5 整墙砌筑采用分段砌筑方式,每次连续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0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5m,继续砌筑应在前次砌筑的砂浆终凝后;砌墙间隔时间保证:第一次停歇3天以上,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第二次停歇7天以上,待砌体收缩稳定后再补砌,分次实现墙体的沉降和收缩。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