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华东师大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9:5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钦佩。

⑶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一是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点明元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性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元、明、清三朝长期统一的基础。二是既然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等坚持抗元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指导学生:首先,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并不否定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虐杀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其次,文天祥作为正直的南宋大臣,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应充分肯定。从而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3、针对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与对外政策的开拓性,进行讨论。 ⑴元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分化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制造民族歧视,加强民族压迫,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中国的统治,而事实上却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

行政机构设置:就行省制度,强调元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是对秦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并为明、清承袭,一直沿用至今。就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强调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指出西藏在元朝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这些对后来明、清和近代中国疆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了解元朝疆域的广阔。强调“汉人”

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汉人,而是原金统治下的女真、契丹和汉族人,说明这是民族融合的一个现象。

⑵元朝对外关系 对外拓展:这是蒙古汗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带来的客观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指导学生分析元朝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一)元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国家影响大;(二)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三)已有南宋海外贸易的基础。突出大都的政治中心和商业都市的地位;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归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的开放性。

⑶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其结果却是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这是为什么?从而理解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从蒙古汗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带来的对外扩展的客观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一后果,理解其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36 小结:今天,我们结合课文中有关成吉思汗的内容,结合毛泽东对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的评价,开展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发动战争的评价讨论;针对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又展开讨论;针对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与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再次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我们了解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历史贡献;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

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五、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选择填空。 教学后记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内容标准: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力培养

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 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⑶通过阅读课文小字,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专制统治的异同。 ⑷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编制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清两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废除帝制,实现共和,近代先进人士的这一理想是顺应历史进步要求的。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它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二、教学要点

37 1、重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比较法 课堂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分析其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从而导入新课。

(一)自学与讨论

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明清两朝建立的情况然后指出本节所学的内容就是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明清两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这些在课本上写得很明确。让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可简略板书。

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⑴、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

⑶、废宰相,权分六部。

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⑹、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⑴、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⑶、大兴文字狱

38 在学生回答之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和文字狱,并完成下表。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可组织学生讨论“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及“康熙、雍正加强皇权的原因和

措施”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 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对于原因课本内容涉及不多教师可适当补充。

明清实行的文字狱可以从原因、特点和后果三方面来进行比较。

朝代

专制机构 文字狱 原因 措施 作用 原因 特点 后果

明 清

(二)看图和阅读与思考

课本上的一些图,引导学生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去看。如:第67页上面的两个朱元璋像,课本上说:“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他的不同看法。”教师再进一步问:“人们对他的不同看法是什么?”。

“明初户帖样式上的白活‘圣旨’”反映了什么?第70页“经雍正朱批的密折”“密折”制度的用意何在?

教师要提醒学生看图时要结合图边上的一些小字部分,这些小字对理解图有辅助作用,图也可以加强对文字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对于课本上的其他材料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说明了什么?本节重点解决本课的“阅读与思考”。通过课文提供的文字,思考: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学生通过看材料发现,即使宰相也是徒有虚

39 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三)活动

本课的课外学史是编制中国古代王朝表,学生在编制的同时要翻看课本,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教材;要记住这些朝代,最好的办法是编成顺口溜,有的能自己编,有的就要找一些现成的照着背,这也需要学生在课后动手搜集资料。(可作为课后作业)

五、小结

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

六、当堂训练

完成随堂练选择填空题。

教学后记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内容标准:列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抗

击沙俄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 知识识记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雅克萨之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军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正义性,并认识《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定的。

会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王朝统一台湾的不同性质,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证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