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7:2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作者:许龙梅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年第06期

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是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的重要桥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开始注重课堂的有效问题设计,但是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查发现,课堂中虽然出现了问题,甚至可以说问题充斥了整个课堂,但是课后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还是有待商榷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依据什么设计,怎样设计,问题设计好之后的实施与评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仍急需解决。 一、问题设计的依据 1教学目标

问题设计以任务分析为保障。问题设计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它遵循“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明确了教学目标及类型,就为教学方法、技术与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提供了依据,为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规定了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的解决活动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弄清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依据目标设计出正确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不应该离开教学目标,用“打碎花瓶来欣赏”的办法,把教材搞得支离破碎,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2文本内容

有了目标的导向之后,就是依据文本内容设计问题。文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只有依据文本,教学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对文本内容熟悉和充分理解,针对文本的学习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提纲挈领的问题。 3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

依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师确定“教什么”要依据学生“学什么”,而确定“学什么”要解决两个问题:(1)学生应该学什么;(2)学生能够学什么。前者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有关;后者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关。学习实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状态,称为起点状态或起点能力。因此,阅读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分析学生的起点状态,进而确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问题设计的特点 1层次性

问题设计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层级性,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生活的顺序展开。对于设计者而言,除了关注问题本身之外,问题之间的呈现是否富有层次感,是否富有挑战性和不可预料性,也是很重要的。

以《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为例,对于夏洛克这一形象,教师先顺着学生的初步认知,与学生一起发现并探讨他的贪婪,到达一定的程度,教师顺势提出这样一问题:“可是,曾经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摆在夏洛克的面前,但他并没有接受,是不是呢?这又是为什么呢?”无疑,这样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不可预料性的,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它会很自然、很有意思地将学生对夏洛克的认知从浅层推向深层。 2激趣性

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学习兴趣表现最为明显。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为了实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阅读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换为活跃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学就是要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那些潜伏的学习欲望完全释放出来。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体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精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尤其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充分地阅读和探究,激起学生乐问乐学的兴趣,尽情地展现自我,使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3启发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同时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常规行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学生语言素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问题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设计问题时语言表述要简洁精炼,明确具体,注意使用一些限制性词语。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有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回答。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的设计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问点。问题设计的对象应当兼顾全体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恰当问题,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获得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思维能力提升的快乐感。

再次,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也要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太容易又会使学生产生浮躁的情绪,认为自己都会了不用再学了。 四、问题设计的实施

首先,应当抓住学生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时发问。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时间,同时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适当的时机发问。

其次,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研究表明,教师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最好能超过3秒,这对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教师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再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评价,指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