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4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
怀里跳跃着。——拟人
【答案】D(A反问,B比喻,C比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八种修辞的掌握和辨别能力。要求学生辨析“设问”
和“反问”、“借代”和“比喻”等容易混淆的修辞。 【难度】中等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B.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 C.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D.“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答案】C(A“!”应在引号里边,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边。B伤心、悔恨、失望、困苦,这几个词是并列关系,应用“、”隔开。D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在中,说后用“,”而不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辨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别不同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意义。
本题重点考查引号与顿号的用法。 【难度】中等
10.下列各句中“而”不是连词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C(A句里“而”是转折连词,作“但是,却”讲。B句里“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C句里的“尔”,作“你,你的”讲,是代词。D句和A句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篇目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的识记辨析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和识记文言文重点篇目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从近几年的考试分析,重点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介词和连词,它们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基本用法。
【难度】大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3分)
牖: 抗: 絜: 【答案】牖:窗子;抗:匹敌;絜:度量物体的粗细。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大纲中规定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一定掌握好。
【难度】中等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第一问:始皇去世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第二问: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 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 第三问: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言实词“没”“震”“云”“响”“景”“施”实词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才能正确翻译句子。同时在翻译时还应该注意如果是特殊文言句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应作相应的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分的增补。 【难度】中等。
63.以上文段选自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的《过秦论》,指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分别是 和 。(每空1分,共4分) 【答案】第一问:贾谊;第二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三问:倔、景 【解析】此题中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掌握,第三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通假字的理解和把握。
【难度】第一问一般;第二问一般;第三问中等。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4~69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以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1)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相联系的人。……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的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2)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64.结合上面的文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2分,共6分) 上溯: 睿智: 嗜好: 【答案】上溯:从现在往上推;睿智:英明有远见;嗜好:特殊的爱好。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文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应联系课文内容和词语本意理解。 【难度】中等
65.依次填入文中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博览 融化 B.博览 熔化 C.饱览 融化 D.饱览 熔化 【答案】D。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博览”指广泛阅读,强调阅读面广。“饱览”指阅读量非常大,强调读书多。“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态,“融化”指(冰 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虽然博览——饱览,熔化——融化是两对近义词,但有细微区别,需仔细区分。
【难度】大
6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和抓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本段重点句显然是第
一句或最后一句。 【难度】一般
67.结合上下文,第一段的“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答案】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了解现实以外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而丧失阅读能力的力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去平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精神的不平等”指代内容的理解。涉及到对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应在后面内容中寻求答案。
【难度】大
68.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其运用的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4分)
【答案】 例证法/事实论据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议论文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难度】一般
69.作者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分别论证了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6分) 【答案】 笛卡尔的名言说明读书使人向善/引证 雨果的名言说明读书使人避恶/引证。
【解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中迪卡尔的名言和雨果名言内容的理解。涉及到对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应该从相连的句子中寻找答案。第二问考查学生对常用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此处均是引用论证,也叫引证,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个地方都是直接引用。
【难度】一般 四、作文(40分)
7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