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园林植物配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3:1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处理,使呈灌木状,校多扭曲;但仍保持一定的蔓性植物特点,配置于缓坡之上,可作为独立现尝的景点。(图2~60)又如在起伏的草坪上,种一片匐地拍,也能增加草坪的景色。(图 2~61)(图 2—60见彩页)。

石景更是常常用以装饰草坪的因素。如“花港观鱼”草坪上,在一块直立形的山石上,配置藤蔓植物凌霄,立于草坪中心,花开时节,酷似一个“花瓶”中插上一束鲜花,成为别致的点景(图2~62)孤山后山草坪边缘树下有大型裸露石块,加强了山林野趣。再加林中“鸡毛信”雕塑组群,丰富了草坪的景观内容,也增添了草坪的装饰效果。灵隐草坪上的浅灰色石块,半埋于绿色的草坪上,有如山的“余脉”,饶有趣味(图2~63)常常以其色调对比及鲜明图纹成为草坪上重要装饰。(详见第三章) (图2~64)为草坪上设置的一组是用盆栽菊花组成的“花篮群”,在适当时候给草坪以点缀,也是一种灵活而丰富的配置方法。

第三章 园林水体与植物配置

在杭州,无论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园林中,无一不有水。而各种水体随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造园意图产生多种形式。大的如西湖,面积达560公顷,平静开阔,象一个恬静而秀美的姑娘,处于平缓的、最高仅约四百公尺的群山环抱之中,其他水面如池、泉、港、溪等水体,除某些整形泉池而外,即使面积仅1米左右的《印泉》池,基本上也孝是随着这种秀丽的自然美而存在的。

各种水体,不论它在园林中是否占主要的地位,或成主景,或成配景,或成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创造丰富多采的水体景观。水旁的植物配置则加强了这种静态美感,它不是绚丽夺目,五彩缤纷,而是幽静含蓄,色调柔和,构成了杭州园林水体美的基本格调。 一 各种水体的植物配置

(一)西湖(图3-1、3-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代诗人苏东坡的绝句,一向被认为是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的最恰当的写照。 西湖之美,固然在于自然的山水,但西湖沿岸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四季变化,却把西湖装点得更加有生气,增加了赏景的意味。

早春,孤山的梅花,成片开放,白堤、苏堤和柳浪闻莺沿岸的“一株杨柳一株桃”,体现了历史上西湖植物配置传统的意境,特别是垂柳、水杉和悬铃木的叶色,被春风吹绿了西湖沿岸,使西湖显得更加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西湖环湖的秋色是以悬铃木的黄色,夕照山的红叶林与三潭印月和曲院风荷一带的水杉形成的。特别是宝石山下的一层橙黄色的悬铃木行道树,好象一条锦带,紧系在以保叔塔为主境的锦袍上一样,周围还有枫香、无患于、槭树及香樟等组成的红、黄、绿色、色彩十分丰富。(见封二湖山秋色) (二)池、泉

花港观鱼旧鱼池,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池边整齐地栽植珊珊树,以苏堤的重阳木、柳树为背景。(图3-3)而新鱼池池岸自然曲折,地形略有起伏,四周栽种高低错落的各种观赏乔灌木。形成了在曲桥上观鱼为中心的水景区。(图3-4) 植物园分类区的水池,是一个以栽植毛莨目植物为主的自然形水池,池岸均采用湖石堆叠,配置书带草及各种花灌木,池中栽植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水池四周除一水榭外,以各种乔灌木和草皮环绕,树种有樱花、珍珠花、桃花、棣棠、红枫、枫香、马尾松、水杉、水松、落叶松等,构成美丽的春景和秋景。(图3—5、6)

植物园的另一水池,与分类区水池的植物配置迥然不同,池形自然,但显得更为深邃,

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如香樟、紫楠、枫杨等,没有五颜六色的花木,池岸为草皮土驳岸,一泓水池,倒影摇曳,却也显出大自然的朴素和宁静。(图3-7)在植物园的百草园里,为了适应一部分阴生、湿生、水生植物的需要,在低处凿池,设计了一个四周林木十分荫翳的林中水面,水池面积仅168平米,池形简洁,四周配制高大乔木如枫香、杜仲、苦楝、水杉路,池岸全部覆以吉祥草、萱草、鸢尾等草本药用植物,水池四周几乎没有任何空旷地,水面上全部为树林倒影布满,形成一个十分郁闭,宁静的林内水面空间意境。(图3-8) 黄龙洞主景区水池,面积仅415平半,但池岸边与水面高差较大,约1.5米,驳岸为黄石堆叠,并以薜荔、络石、蔷薇等藤蔓植物铺满,岸边种杜鹃、南天竹、山茶、桃叶珊瑚、棕搁以及香樟、枫杨、广玉兰、沙朴??等观赏乔灌木。四周配有亭、台、廊阁,斧凿气氛较浓,但也显出水池区域的幽静与古拙。

以泉水涌出而形成的泉池在杭州亦为常见。其植物配置形成也因池而异。规则式方形泉池多与寺庙建筑结合,池旁一般不种树,也有在池的一角种一树丛的,如改建后的玉泉池(图3-9)龙井泉处于寺庙西侧的自然丛林之中,泉口砌筑石栏杆,以“龙井”石刻点题,附近种有石楠、黄连木、沙朴、三角枫、腊梅等树木,苍翠古拙,完全是一种林泉的意境,而与建筑结合的园林中,也有创造自然山林意境的人工泉池。如西泠印社的“印泉”(图3~10)。为人工开凿而成泉池,面积仅1平方米,池深不到1米,位于去山顶的交叉路口处,池北为石壁,上刻“印泉”二字。池边砌石夹以书带草,池旁棉一丛慈竹、棕榈,皆为常绿单子叶植物,显得简洁、雅静。 (三)溪涧

“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南边的狮峰,茶叶山与理安山之间,沿着从龙井至九溪茶室长达立公里的山道,婉蜒曲折,两旁峰峦或,郁郁葱葱,峰迥路转,溪水争淙。溪旁的植物有枫杨、香樟、马尾松及其它杂木,坡上为茶叶山,山上为自然的次生林,溪边水草丰盈。溪流中置以步石,也有砥石使溪水抨击铿锵之声,正如清代俞曲园所描述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完全呈现出一派自然朴实的溪谷风光。(图3-11)

玉泉溪位于玉泉观鱼东侧,为一条人工开凿的弯曲小溪涧,引玉泉水东流入植物园的山水园,溪长60余米,宽仅1米左右,两旁散植樱花、玉兰、女贞,黄馨,杜鹃,贴梗海棠等花草树木,溪边砌以湖石,铺以草皮,溪流从矮树丛中涓涓流出,每到春季,花影堆叠婆娑,成为一条婉丽的花溪。

在杭州风景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溪涧,两旁不种很多植物,只有数株粗犷的大乔木,如枫杨等遮荫,溪水缓缓地流过,两岸散置卵石,供人们临溪歇息,洗手濯足,形成一种幽静、朴素自然的清凉之境,引人入胜。如法云弄溪流就属此类。(图3-12) (四)港叉

“柳港”:花港观鱼南部有一条港叉,宽约3米,两岸临水际全部种植大叶柳,高20米,枝干倾向水面,近水树根常暴露在水面,港面平静,柳影倒曳,水质清冽如镜,扩大了小港的空间,增加了小港的透视景深,因而构成了小中见大的“柳港”意境(图3-13)。 “芙蓉港”:在“曲院风荷”公园的拟建地西侧,宽约2.5米,两岸密密层层地种有丛生的木芙蓉,极具雅趣。苏东坡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芙蓉的优点除耐水湿外,还在于当其他花木处于凋零的晚秋时节,它独凌霜次第盛开,故又有“拒霜花”之名,其花期长达一月之久。配置其间,加强了芙蓉花港的深邃与幽静,是园林中值得借鉴效果明显的植物配置手法(图3-14) 二 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桥、岛屿,常常作为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题材和手段。苏堤、白堤上栽植着大量的树木花草,成为西湖水面上两道绿色的“浮廊”,把西湖划分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五个湖面(即外湖、西里湖、小南湖、岳湖、里湖)。湖中的孤山、三潭印月、湖心

亭、阮公墩等岛屿,更能将湖面划分成富有不同清趣的水面空间。不论岛屿大小,堤桥长短,其植物配置都能加强水面景观,扩大和遮挡水面空间,增加水上游览趣味和丰富水面空间色彩。

(一)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偏南面的一个岛屿,总平积约七公顷,以围堤构成具有内湖的园林空间又以不同高低的乔灌木分隔内外湖,内湖中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路(堤)成十字相交,将岛屿划成“田”字形的水面空间,东西堤上种有大叶柳、木芙蓉、紫薇等乔灌木,有疏有密,高下有序,犹如帘幕般的把内湖分隔成南北两个部分(图3-15),由于树带的存在,增加了整个园林的层次和景深,产生了重堤复水的风景效果。如果没有这条树带的漏与隔,则内、外湖之间,将是一览无余,毫无含蓄的大片水面而已。

从《我心相印》船埠头经二岛至先贤祠的南北主路,是游览内湖的主要通道,沿路可以环视各水面空间内的景物。

据1962年测定,三潭印月水面空间的景深、景物高度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景物高度视点位置 景物范围 视距(M) 视角(度) (M) 北部建筑群(先贤祠) 5 180 3 东西横堤 南岸树丛(大叶柳) 12 100 5 碑亭北端 东岸树顶 10 120 3 曲 桥 西岸树顶 12 120 4 东岸树冠 四方桥 西岸树冠 南岸树冠 北岸树冠 12 12 10 4 85 120 20 25 5 5 12 7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潭四周的景物高度在10-12米之间,视距在80-180米之间,四周的景高与景深之比在1:8至1:15之间,仰角在5-7之间,根据实际观察表明,仰角以6°-13°、景高与景深之比在1:10左右观赏效果较为合适。这说明三潭印月水面空间的植物划分起了增强景观的作用。

(二)植物园山水园的水池

山水园是与玉泉观鱼建筑组群结合的一个园林式的植物引种区,利用原有稻田设水池,水池面积约1.5公顷。西北面以玉泉山相接为树木园,东面为槭树杜鹃园,西南有小溪将玉泉水引入池中,西北设低矮桥堤将水面划分为大小两个不同的水面,小水面的面积只及整个水面的六分之一左右,沿岸几乎全用地被植物复盖,池中多水草,周围种大树,保留一个闭静的水面空间,与开阔的大水面形成对比。而桥堤则成为二个不同空间的分界线。(图3-16)

在水池偏西南处,设一小岛,面积约180米,西岸为游览玉泉观鱼的入口处,游人较多。东岸以凸形岸边新建亭廊一组,成为水榭西望的透视终点。因此,岛的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水池的观赏焦点(图3-17),它的植物配置,对整个水池起着聚景、分隔和加强景深的作用。岛上配植黑松、红枫、合欢、夹竹桃、杜鹃等乔灌木,几乎成为各色花木的的“标本园”。从风景景物构图来看,是略嫌杂乱的。 构成水池植物景观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四周植物配置采用了以下方式:

1.植物不是围绕池边一周栽种,而是有的靠近水际,有的距池较远,使低平的草坪伸入水面,空间更为开阔。树丛配置有疏有密,池边道路忽而临水,忽而转入树丛中(图3-18ab)表现若即若离曲曲弯弯,增加了游览水景的趣味。如以岛屿形成中景时岛上的植物配置,也要注意开辟透景线,不必形成“绿色屏风”,以防呆板。

2.在水池周围环境里,由于游人较多,因而设置了三块较大的草坪。 一块靠近“山外山菜馆”的南面,供来此就餐的游人利用;一块在玉泉山下,周围配置常绿乔灌木,环境安静;另一块为槭树杜鹃园,系作一般游览用,借以分散水池附近较多的游人量。

3.在树种选择中注意到四季景色的变幻。水边、树下、草坪旁、满山遍野种杜鹃,以名取胜,并点缀一些梅花、樱花、山茶、玉兰、体现春景,夏季则突出几株紫薇和一、二株合欢利用原有的枫香及常绿阔叶林作背景,以少取胜;至于械树园大量的械树可体现秋景。同时注意了树种之间色彩衬托,如在红枫旁不用红色,而种白色的毛白杜鹃等,形成不同色调的 对比。

4.水池西南岸配置着五株樱花,是结周围的地形、道路来考虑的,它创造了另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这种配置手法,也有其独到之处。

从这一处看,有香樟、八角枫的枝干作框景,由于近处暗,在远望粉红色的樱花时,更觉明亮爽朗;从另一处看,五株樱花略呈人字排列,看到的樱花面积最大,有“成林”之感如再从另一眼看,由于两旁有常绿树丛蹦形成夹景,只能欣赏到单株樱花的姿态美;其旁的常绿树,既起了背景的作用,也起了框景的作用;当人们能五株樱花路的园路上时那高仅1.8~2米的樱花树冠,正复盖着行人的头顶,赋为一条绮丽的樱花径,这五株樱花的平面布置,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优美效果(图3-18a)。 三、水边的植物配置 紧靠水边的植物配置,是水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与其他园林要素组合的艺术构图对水面空间景观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它必须建立在选择耐水湿的植物材料和符合植物生态 条件的基础上,方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一)水边植物的几种类型

1.近靠水边的“垂直绿障”。

如黄龙洞水池南面的山,山脚距水池仅十余米,山坡陡峭,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绿障”,高达30余米,而水池宽仅18米,再加上池旁白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的对比更加明显。林中鸟声卿卿,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一样,使人感到水池空间更显得宁静、古拙。(图3-19见封三)

这主要是依赖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九溪茶室旁水池也有这种景观。

在较小的水面空间,四周又无自然山林可借的,则可利用墙面搞垂直绿面,如图(3一20),池旁的墙面上全部爬满了薛荔,形成了一片绿墙,绿墙前面栽植一丛芙蓉花,有如绿色屏幕上摆设的一束鲜花,增加了池畔配景的趣味,特别是当池边如有特殊的山石配置时,更需要垂直绿面作背景衬托。如花圃西入口水池中有“美人照镜”石(图3-21)背景树不用雪松而用其它灌木,藤本植物构成垂直绿面作背景,就能避免雪松圆锥形的树冠与长形“美人照镜”雷同重复的景观出现。

水边采用垂直绿面的植物配置手法,尤其适用于栽植过多水生植物的水面,和堆叠繁琐的地方,因它可以起到简化景物(通过对比)、统一景观的作用。 2.以树种构成主景。

水边除栽植一般的乔灌木外,还常常栽植一株或一丛具有特色的树木,以构成水池的主景。

如平湖秋月和湖滨香樟(图3-22.23),花港观鱼新鱼池旁的红枫(见插页彩图3)以及九溪(图3-22)平湖秋月的大香樟(图3一23)湖滨的香樟,水池旁的紫藤(图3—24)的配置,都取得了较成功的效果。

3.利用花草镶边或与湘结合配置花木。

自然式的驳岸,无论是土岸或湖石岸,常常选用耐水湿的植物,栽在水边能加强水融趣味,丰富水边的色彩(图3—25、26)。

冬季,水边植物色彩不丰富,因此若在驳岸的湖畔设置耐寒又艳丽的盆栽小菊,嵌于湖石中,便能增色添辉。

在配置水边植物时以采用落叶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为多,它可使水边的空间有变化,因草花的品种丰富,若经常更换,也可丰富景观。 (二)水边植物配置艺术构图

1.林冠线

我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比较讲究植物的形态与习性,如垂柳“更须临池种之,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逸致”(见《长物志》)。“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陆游诗)。足见池边种垂柳,几乎成了我国水边植物配置的传统风格。

但是,在杭州园林中,水边植树,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此程式,在一些园林里的水边,栽种了与垂柳形态、性格迥然不同的树种,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及植物园的水体旁,都种了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松、水松等树木,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图3-6)究其原因,是由于水杉树种的直立向上,与水平面一竖一横,符合了艺术构图上的对比规律。特别是水杉群植所形成的树冠线与水面对比所起的效果,更为协调。试想,如果将水杉孤植于岸边,那就会觉得很不协调了。所以,这种与水面形成对比的配置方式,宜群植不宜作为观赏的单株孤植同时还概意与园林的风格用围环境相协调如三潭印月这一古老的风景区,其主要树种为树形开展、姿态苍劲的大叶柳,若在这里过多地采用水杉,即使是群植,也会响影其原有风格,很不协调。湖滨公园水边配置垂柳与香樟树种虽然简单,但利用湖岸的曲折,构成了远近结合的林冠线,效果较好(图3一27)。 当水旁有建筑物时,更要注意植物路与之形成的林冠线。平湖秋月湖岸的植物配置,随着建筑的布局,采用了以香樟为主的多种乔灌木组合,在长达200余米的湖岸边,形成了建筑线条与植物线条相交错、有起伏、有韵律的立体轮廓线。建筑物隐现于树丛中,获得了构图上相得益彰的效果(详见第五章)。在局部处理上,如图3-28为临水建筑物角上种植的一株夹竹桃。由于植物有向水性,低矮的夹竹桃向水面倾斜。花开时,花冠散开,扩大了花冠的立面,又象从水边伸出的一束绎红色的鲜花。掩映于水中,增加了水中倒影的色彩。 从苏堤映波桥望蒋庄建筑,庭院中的广玉兰高达10米,树冠8米,构成了以建筑为主体树木相衬托的鲜明又协调的立体轮廓线(图3-29)。 2.透景线

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水边种树时,要留出透景线,但水边的透视景与园路的透视景有所不同,它并不限于一个亭子、一株树木或一个山峰,而是一个景面。配置植物时,可选用高大乔木,加宽株距,用树冠来构成透景面。如花港观鱼新鱼池旁,种有一株广玉兰,冠幅5米,冠下高1.5米,正好形成一个低矮、阴暗的观尝点,在这里设置坐椅,观赏对岸阳光照射的水景风光,借树木增强了光线明暗的对比(图3-30)。 3.色彩构图

淡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它与各种树木的绿叶基本上是调和的,但比较单一。最好根据不同景观的要求,在水边或多或少地配置色彩丰富的植物,使其掩映于水中。如曲院风荷水旁的芙蓉花成丛栽植,花红水绿相映成趣(见插页彩图11)。 总之,水面是一个形体与色彩都很简单的平面,为了丰富水体景观,水边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不宜与水体边线等距离地绕场一周而要有远有近,使水面空间与周围环境融合成一体;立体轮廓线要高低错落,富有变化;植物的色彩不妨艳丽一些,但这一切都必须服从整个水平空间立意的要求。

经过实践,在水旁栽植效果较好的乔灌木有大叶柳(图3-31.32)、香樟、垂柳、桂花、无患子、水杉、广玉兰等。此外,如重阳木、紫薇、冬青、批把、樱花、白皮松、海棠、红叶李、罗汉松、杨梅、茶花、夹竹桃、棣棠、杜鹃、南天竹、黄瑞香、蔷薇、黄馨、棕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