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园林植物配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9:30: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种手法。

(二)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如杭州饭店,体形过于高大,与秀丽的西湖不相协调。它本身虽然不是园林建筑,却处于西湖风景区中,直接影响西湖的景观。但是由于它建于原凤林寺旧址,利用了寺前四株高大的香樟,稍可隐蔽其庞大形体,从而克服与西湖风景不协调的现象(图5-1)

园林中某些服务性建筑,如厕所等,由于分布位置不合适,因而破坏了园林景观,也往往可借助植物配置来处理和改变这种情况。

(三)丰富建筑物艺术构图

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配置得当,可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圆洞门旁种竹一丛和梅花一株,树枝微微倾向圆洞门,以直线条划破圆线条形成对比,竹影婆娑,映于白粉墙上,更增添了圆洞门的美(图5-2)。 树叶的绿色,往往是调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建筑物的墙面,一般为淡色,能衬托各种花色、叶色和干色的乔灌木。但一些淡色的花木,特别是先花后叶的树木则宜选择高大的植株配置,使淡色的花不以淡色的墙面为背景,而以蔚兰的天空为背景,效果更为明显(见插页彩图9)。

(四)赋于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

建筑物是位置、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随年令而异的有生命物。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不仅使园林建筑环境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季相的变化。同时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小草坪,草坪中心不种大的庭荫树,但经过园门进入另一空间后,在门的左右植球形树冠的桂花,枝叶密生,蔽荫效果好,桂花树干高3米左右,形成的空间尺度不大,但作为圆门对景的广玉兰枝叶雄建,苍劲有力,成为这个空间的主景树,特别是由东面较为开敞的空间进入绿荫复盖的空间后,广玉兰的树形和枝叶,受外部强烈阳光的照射,产生了“逆光”效果,使空间感觉鲜明(图5—8、8、10)。

3.植物配置比较细致,能做到“处处有交代”整个庭院以两株近百年的广玉兰为主景,浓荫复院,环境古朴幽雅,此外还有高耸的雪松、马尾松,与建筑物构成优美的立体轮廓线,大乔木下有小乔木,如耐荫的桂花、山茶等。屋旁种植南天竹、腊梅等,桥头、围墙、园门和岩石假山上,均种有藤蔓植物(图5-l1,12),地面铺卵石,小草坪边缘有匐地柏、菲白蜡作草坪与乔灌木之间的过渡,墙基与地面的交接处,则种以书带草,做到了不仅黄土露天,而且层次丰富,处处有景。

4.树种选择观赏价值高或耐荫或有香气的树木(见下表): 树种 广玉兰 雪松 桂花 腊梅 南天竹 木香 蔷薇 紫藤 匐地柏 类别 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 落叶灌木 常绿乔木 半常绿藤本 半常绿藤本 落叶藤本 常绿地被 观赏 冠形 ? ? 耐节 叶 ? ? ? ? ? 花 ? ? 果 ? ? ? ? ? ? ? ? 有香气 竹 常绿地被 ? 平湖秋月在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西临濒湖一带。解放前,为上海的犹太商人哈同据为私人别墅花园。花园用地一面临湖,三面有墙,与外界分隔,园内多树木花草亭阁

池石。1959年扩建为平湖秋月景区范围。

平湖秋月用地狭长,平均宽度仅为其长度的十分之一弱,宽20米以下的用地几乎占全长的一半,最窄处只有13米,但用地的空间感觉并不狭长,主要由于园林设计及植物配置的处理得当,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图 5一13、14)。

平湖秋月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23.3%,建筑平面都不采用条状的,如廊子等形式,五个建筑物不均等地分布在长条用地上,有的整段空间为建筑布满,有的段落为树木浓荫所复盖,有的为平桥架设于水面,有的紧临湖边,视野开阔,使建筑空间,植物空间与水面空间交替更换,冲淡了用地的狭隘鹏(图 5-15、16、17、18)。(5-18、19见彩页) 道路虽然采用直路,但最长的一段直路只有40米,仅占全长的七分之一,而且多偏于用地的一侧,为了避免狭长用地的再分割,因此在直路中间,加以曲折处理,然后在曲折处,配置花木、湖石,也不显得单调、枯涩。

如在曲尺形建筑与方敞厅之间的建筑空间,宽仅14.5米,长31米。以2米宽道路呈斜面连接两建筑(图5-19、20、21人道旁树木的栽植前后错落,距路旁0.3~6米不等,株距更无一定成法,或一株孤植,或四株丛植,有疏有密密,从空间的树木高度看,枫杨最高,达20余米,树冠几乎遮挡了整个空间的四分之一,以下次第为香樟、柿子、女贞、桂花、枇杷、水腊、海桐、黄馨、杜鹃,直至湖石边和路边的书带草,层次丰富,故不显得狭长。

全国乔灌木近三百株,四十种,感觉丰富视杂乱,主要采用了同种树木,特别是花木的丛植方式,如全园仅有5株海棠,6株紫薇6株含笑,7株石榴,均配置成丛,不散置,开花季节,效果尤为显著。而以几个主要树种如香樟、桂花、海桐等作为基调,杜鹃虽然全国都有,但主要配置于石旁。

树种选择,以色叶木及花木为主,约占全国乔灌木的60.2%。秋色树有红枫、鸡爪槭、紫叶李、乌桕、柿子等五种。花中以桂花为主,“月到中秋桂子香”,体现了“秋香”、“秋色”、“秋月”的主题。除体现秋色外,春有樱花、海棠、黄馨、杜鹃、夏有含笑、石榴、夹竹桃和广玉兰(近百年的古树)。冬季除常绿树外,还有梅花、腊梅花、花木的分布较为均衡。 (三)西冷印社的植物配置

西冷印社是人堆叠的一具有山林意趣的庭院。以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和山石为主体。建筑物比重大,类型多,有楼、阁、馆、轩、塔、石刻、雕像,以及亭、架、石桌、石凳、栏杆等建筑小品。它的特点是把建筑物与山石、高台、洞穴、水池、曲径和植物等组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布局紧凑,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风格,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融合物。特别是山顶庭院的布局,成为西冷印社庭园的精华所在(图5一22、23见封三)。 1.与地形结合、层次丰富

山顶庭园面积1675平米,海拔高仅十余米。是一个由水面、平台、岩洞、建筑等构成的多层次的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因地制宜,水边配以低矮的花木如杜鹃、菠萝花、南天竹、瓜子黄杨、羽毛枫等为主,适当配置常绿的白皮松、马尾松。平台上则种植小乔木如紫薇、枸骨冬青盘槐,岩洞石壁上多栽络石、薛荔等藤蔓植物缓和了岩石生硬的腿(图5-24),特别是高台上题襟馆与经幢平台之间,有一层淡色的观音竹篱,高80厘米,作为淡黄色龙泓洞的饰边,与岩石相接,扩大了岩石面积,相对地使题襟馆缩小了比尺。竹篱横亘于岩石上,有如一座小桥的“栏杆’(图5-25)。在最高的经幢平台周围,则栽植较为高大的乔木如罗汉松、槲烁、杜英、香樟等,既作为白色石经幢的背景,又丰富了整个山顶庭园的层次,置身庭园里,颇具咫尺山林之感。

2.与园景结合,形式多样(5-26见彩页)

在观景处植花木,大树下坐椅;水池边斜植梅花,形成倒影,雕像后有背景树等,特别是藤蔓植物。和竹子的运用,在整个西冷印社庭园中更为突出。

以竹子为基调,使山前、山腰、山脚、山顶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山脚部分以竹子作障景;在陡坡处以竹代替围墙在印泉之旁种竹一丛,又可作为造景(图5-26)。至于竹径更是园内幽雅的通道,从使用功能,艺术构图和环境气氛上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藤蔓植物的运用,在西冷印社是较为普遍的,前山坡的岩石层层叠叠,几乎爬满了络石、薛荔。还有何首乌、贯众、凤尾草、紫茉莉等随处自生。再配置一、二株红枫、鸡爪械,构成高低错落,前后屈伸,富有变化的垂直景面(图5-27)。山顶水池旁及岩石上除络石、薛荔外,在鹤庐墙面还铺满地锦等(图5-28),不仅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而且扩大了绿化复盖面积。西冷印社的建筑占地面积高达30%左右,但实际空间感觉,却是林木茂盛,荫翳蔽日,石壁陡坡,藤蔓相连,路径池衅,处处皆绿。

处于西冷印社山顶庭园一角的题襟馆,是观赏西湖三岛最佳处之一,馆前平台上,只种植一些比较低矮的梅花、紫薇,保留了透景线在小庭园中俯瞰西湖,视野开阔,因内外景色结合,大小对比较强烈,令人襟怀大开。可惜近年来新建了楼外楼餐馆,遮挡了部分透景线,影响了欣赏西湖三岛的完整画面。

3.树种选择,强调观赏作用,注意四季变化

前山与后山的树种选择及其观赏效果迥异其趣。

前山从柏堂与竹阁的建筑庭院开始,无论是岩上、路径旁、水池边、建筑物的前后左右,除少数高大蔽荫树外,着重选用观赏花木,体现四季不同的景色。特别是山顶庭园的花木及色叶木,集中地体现了四季有花的配植意图。

春季有:梅花、玉兰、桃花、杜鹃花等;

夏季有:石榴、含笑、紫薇、栀子等; 秋季有:桂花、槭、三角枫等;

冬季有:腊梅、南天竹、构骨冬青等。

后山则以高大常绿乔木如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密植成林,树下坡上,遍植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杜鹃花,每当杜鹃盛开的四月,给游人以山林野趣的强烈感染。

在强调观赏作用的同时,运用了“岁寒三友’的植物配置传统手法。以马尾松、罗汉松配置山顶庭园的主体一经幢;水池边的梅花,树冠伸向水面,花开时节,掩映水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景脱颖而出;竹子则以竹丛、竹径、竹篱的形式,加以灵活运用,既成功,这些都是反映西泠印社传统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闻莺馆的植物配置(图5-29)

首先要求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波”景观。可惜目前闻莺馆旁的垂柳,已剩下不多了,为了体现“闻莺”的主题,现在闻莺馆的四周,特别是后面种有多层次的、与假山结合的乔灌木,如南天竹、山茶、海棠、玉兰、鸡爪槭、香樟、垂柳等,使闻莺馆隐蔽于树丛之中,建筑色彩比较深暗,加强了“密林隐榭’的感觉,周围还种有许多瑞香、腊梅、桂花等香花植物,更增加了鸟语花香的意趣。 其次,要加强闻莺馆作为主体的作用。闻莺馆处于面宽达130米的大草坪东侧,是以馆、亭、廊组成一组建筑,成为草坪的主体。从正面看,垂直立面丰富。两旁有高大的垂柳、枫杨、枫香、中间以常绿的桂花为主,一株垂柳突出其中,常绿与落叶相间,构成有起伏的轮廓线(图5-30),克服了由于闻莺馆屋顶过大,整个建筑显得“头重”,“压抑”的感觉,在建筑前种植了高大常绿的香樟等,拦挡一部份屋面效果就更好。此外,在馆前平台外种植了一片低矮的常绿的海桐、黄馨、作为前景,使构图匀称、丰富,好象是白色平台的一层厚实的“绿色基础”,克服了建筑物比例上的缺陷。 (五)鸣禽馆的植物配置

杭州动物园的鸣禽馆是三面环绕禽舍,一面开敞的庭院建筑,其中又以三面廊子围够中心鸳鸯池。池东曲桥横亘,联接着南、北西廊。考虑到鸳鸯的栖息需要,在鸳鸯池四角及

水池中间,设置一些“半岛”和“小岛”,使建筑物围成的方形水池边线略带自然曲折(图5一31、32)。

植物鹏能起到四季点景的作用。池角半岛上的植物赚不同,西南角种樱花与黄馨,体现春景;西北角种鸡爪槭三株,体现秋景;东北角种冬青和梅花,体现冬景;东岸中间半岛山,种各色杂木,以石榴为主,体现夏景。

水池中心岛上种两大丛芦苇,既能满足鸳鸯栖息的生态要求,又增添了野趣,其他各边都有十大功劳、黄馨等作为水池区的连贯树种 西部中间半岛上种垂柳一株,避条柔和,分隔水面,加强了水池的景深。

在水池南面入口部分,广植桂花;两旁禽合处,列植无患于起遮荫作用,无患于树冠伸展与禽错调,并增加笼舍的幽深感,使整个环境,更臻美观。

(六)入口和大门

入口和大门是园林的第一个通道,往往又是园林点题的标志,易给游人留下代表性的记忆,在这里还越要安排一些服务性设施,如售票处、小卖部、等候亭廊等。杭州园林类型较多,人口和大门的形式多种多样,它的植物配置则随着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入口和大门而异,要求和入口或大门的功能气氛相协调,有的布置比较精巧,但大多数比较简洁,种植不多。常见的入口和大门的形式有门亭、脾坊、花架山门、园门和隐壁等。

烟霞洞门亭(图5-33)

门亭位置紧靠道路的山腰,由石级侧面盘旋而上,因门亭围全部是树,要求以门亭键筑本身起标志作用。门亭方形柱为棕红色,从石级仰望浅黄色的标题匾额--烟霞古洞,亭侧建小屋—间,漏窗粉墙,增添了入口的标志作用,门亭周围不另种树,好似树林中隐现的一座小山门。

西冷印社牌坊(图5—34、35)

后山坡石牌坊两边对联为“印传陈汉今又昔,社结西冷久且长”,上额题:《西岸印社》四字。在直线而上的陡峭而狭窄的石级山道两旁,种四季常青、寿命长的马尾松,突出了“久且长”的寓意,形式简洁。前山坡的脾坊。位于山坡三步石级处,两旁对联为“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二十年”。其旁有一株大香樟,两旁山坡都种有藤蔓植物,如络石、薛荔等,使白色的石牌坊,仁立于一片绿色画面中突出了登山入口的标志和导游的作用。 柳浪入口花架(5-36)

在花架旁,栽种紫藤,并配置盆栽龙柏或菊花,以克服紫藤在不开季节的偏枯现象,加强了花架的装饰作用。但是单纯以花架作大门,不能完善地解决入口的功能需求,如避雨、另售等,所以通常多作为一种过度形式,或者与其他建筑相结合。

花圃盆景园入口(图5-37)

以园门内白粉墙前面的大盆景作对景,是较为典型的“标题”式园林处理方式。 黄龙洞山门(图5—38)

山门朝西,在建筑上突出了鲜兰色的对联,“黄泽不竭,老子其尤”,点出了道教的宗旨。大门两侧紧接黄色的围墙,门前为一片散栽的常绿树,有香樟、女贞、马观松各一株,青桐、若储各二株,形成黄、兰、绿三色的对比。高大的香樟,虬枝士干,斜伸出大门之上,更加强装点了这个山林古刹的外貌。

灵隐的影壁;(图5一39)

现存的灵隐古寺没有大门,以影壁--“飓尺西天”作为入口的标志,点出了佛教寺庙的所在,其旁配置古朴参天的香樟,气氛肃穆而协调。

无论是灵隐寺的影壁或黄龙洞的山门,其植物配置都打破了一般宗教建筑庭院整剂规则式的格局,显得浑朴自然。

(七)亭榭的植物配置

杭州园林中的亭榭约有百个左右,除“西湖十景”的碑亭和几个纪念亭外,大多结合园林的休息、赏景、点缀和避雨的需要,也有的作为入口或导游的标志。

按其位置及性质可分为碑亭、纪念亭、山亭、水亭、路亭、茶亭、门亭、花榭等八种。期植物配置要求符合各类亭谢的主要功能。

碑亭、踟亭多设置在游人较为集中或必经的地方,碑亭附近的植物配置简洁,除尽量结合碑文内容,配置有关的植物外,一般宜种一株大树,以满足遮荫及艺术构图的需要。

碑亭。如《平湖秋月》碑亭(图5-40、41)。位于“平湖秋月”绿地东端人口,南面以平桥与平台相连,亭高6米,东南侧种无患子一株,树姿优美,秋叶鲜黄,增添了碑亭的景色。

《柳浪闻莺》碑亭位于大草坪临湖一角,亭高5米,周围以柳树环绕,随风飘拂,柔条如浪。在距亭约10米处种碧桃二株,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分外娇妍。向大草坪中心走去,又有香樟两株,构成框景,别具情趣(图5—42)。

路亭主要为停歇、休息用,周围可多种乔灌木。如双照亭(图5-43)。位于孤山山脊两条道路之间仅10米宽的用地上,是游人必经之地,南北两面紧临路边,而在亭的西面由低到高,依次配置杜鹃、玉兰、广玉兰、香樟等植物,这个多层次的树丛,把亭隐蔽起来,游人小憩其中,感到分外幽静。

《柳浪闻莺》路亭(图5-44、45)位于“老柳浪”草坪南面的中部,一条小径穿亭而过,草坪上没有其他主体建筑,小亭及其周围的树丛就自然地成了草坪的主体。特别是亭旁一株高达15米的女贞树与周围一片桂花和桧柏,以及假山石组成为一个隐蔽路亭的常绿树丛,在树丛中夹植几株鸡爪槭点缀,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又如《万菊亭》(图5-46)位于孤山平台东北角,去后山的必经之路。在亭北靠近山岩的狭长地带,列植一行木本绣球,遮挡山坡,绣球花于五、六月开放,园球形的硕大花朵,层层叠叠,由绿而白,如雪球压树,从亭柱间看去,形成了明暗的对比。 水际安亭,其植物配置主要根据水面大小和水体形式,考虑林冠线及倒影的构图与色彩而定。在《花港观鱼》新鱼池旁八角亭(图 5-47)北面与主干道相距15米左右,红柱重檐攒尖顶,亭旁配置丁香、合欢、背景树为主干道旁的山茶、广玉兰和雪松,绿色度较深, 枝叶茂密,远看形成密集的绿色屏障。由于水面反射光的缘故,使红柱与绿树背景的对比更为强烈鲜明。背景树雪松距亭较远,又有广玉兰圆形树冠缓和了雪松尖顶的林冠线,效果较好。又如后花港岸边另一个八角亭的背景树,虽然同是群植的雪松,但相距较近,由亭中心至树冠仅2米,又缺少其他等高的树木搭配,从主景面看去,就产生了“双尖一亭尖与树尖一重叠”的弊病。

位于孤山东部坡下水池旁的《西湖天下景》亭(5-48),处于四周为山坡的“凹地”,游人首先是从俯视角度观赏整个空间的全景,亭与水池已溶合为整个空间的主景。利用假山上的大香樟构成画框,在亭的四周则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及灌木,如鸡爪槭、石榴、腊梅、瓜子黄杨、南天竹等,环境十分幽雅。

在西湖山区的自然风景区中,常常不是先设亭,然后在亭旁栽树。往往是在风景林中直接设亭。亭的造型及位置、首先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烟霞洞后山的舒啸亭(图S-49),建于一片天然的次生青刚林中,整个环境青翠、深邃简朴、亭旁的一株枇杷树突出于青刚林中,点出亭的位置,坐憩其中,可静赏山色之纯美。

茶亭是游人停留喝茶、休息和赏景的建筑物,周围植物配置要考虑通景线,宜配置花期较长的树木,不宜栽植易落果、落叶、药虫害多的树木。

花亭、花谢旁宜多种与亭榭题名相符合的花木。如“牡丹亭”周围以牡丹为主,“籍香榭”旁以荷花为主等等。但还要注意四季花木的搭配,形成花团锦簇的景观。

门亭主要起标志、服务(如售票)的作用,可栽植具有特色的遮荫树种,纪念亭旁的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