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6:36: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是“重新设计政府联盟”的创办者及前任董事长、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会的研究员、美国进步政策学院的研究员与美国学校治理委员会州分会教育委员会的成员。1992年,奥斯本与曾经担任过美国加利福尼亚维赛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现任盖布勒集团(公营部门管理咨询公司MCR的分部)总裁的特德·盖布勒合作出版了《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者公营部门》,该书提出了“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的主张,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由于该书,奥斯本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

二、读者评价

美国许多政府要员,尤其是克林顿总统等都对本书有很高的评价。如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评论道:“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该阅读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九十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佐治亚州民主党参议员萨姆·纳恩说道:“《改革政府》提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基本见解:政府必须为顾客服务,才能受到人们欢迎,我们的计划需有明确的任务,我们的管理人员需有明确的责任,我们参与公众活动需有明确的渠道。”

三、作品背景及简介

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各个西方国家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催化剂;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促使这种模式的出现来指导当代迫在眉睫的政府改革运动。

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发现官僚主义在公营部门和私营企业都十分严重,因此写出了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并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了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改革政府》一书给我们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官僚主义作风、效率低下、腐败现象等充斥着美国的各级政府机构,书中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奥斯本认为,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的重大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方面,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有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与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

《改革政府》一书中奥斯本提出了改革政府的十条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办法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即政府要讲究实效,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

拨款。政府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利用业绩数据来确定问题之所在,向雇员提供可用的手段来分析问题,找出其根源,制定解决办法,付之实施。

四、改革政府的十条原则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不是执行政策而是制定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支持,以财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估,以此引导社会前进。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授权于广大社区公民,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传统的理论认为,只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都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奥斯本认为,公共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核心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等,这些只能由政府提供;另一种是混合公共产品,这些应由私人组织或志愿组织提供,如市政基础设施等。奥斯本认为,在混合公共产品的提供中,政府应该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奖励革新,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革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奥斯本认为,人们接受规章和繁文缛节以防治发生坏事,但是同样这些规章也会妨碍好事,它们会使政府的办事效率慢的像蜗牛爬,它们无法对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它们使得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成为组织结构的固有组成部分。因此,奥斯本认为,政府应该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在规章制度和预算的前提下放手让行政人员去实现使命。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应该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作出灵敏反映,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成功管理手段和经验,例如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成本—效率分析等,注重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与之相反,成为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政府不是“未来盲”,不是花大笔钱去灭火、雇警察、建医院,而是使用少量钱来预防火灾、犯罪与疾病。政府应该充当防火人而非救火人,应该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做出预防措施,着重对未来政府的设计,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等应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并引导社会

向着有理的方向发展。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创造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五、企业家精神

在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眼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关注的主题不是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为谁服务,而是政府应该如何运作,他们主张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其实质是追求政府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他们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相通的一面,因此主张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将私营企业的有效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如打破政府垄断,通过公开竞标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物质激励等,对那些商业性公共服务,则完全采取私营化、企业化的方法去经营管理,这使政府效率大大提高,为政府管理注入了许多新内容。本书十分推崇企业家精神,认为政府官员只有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革政府,才能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端,使政府焕发活力与生机。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同时,企业家精神具有很多特征,例如: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其实,在本书中,也多处体现了企业家精神的这些特征,例如政府要有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家精神中“敬业”的体现。

六、读后感

通过阅读《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者公营部门》这本书,我首先十分欣赏的是西方学术研究的方式,他们注重例证的作用,强调用例证来解释思想。本书中,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就通过一个一个例子来证明政府只要有事业和创新精神,就可以逐步消除政府机关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与我国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是不同的,我国普遍采用纯粹的理论推导的方式。对于这两种研究方式,我觉得各有千秋。就个人而言,个人认为在学术研究中应多采用例证研究,因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为社会、人民服务,纯粹的理论难以恰当的运用到实际中,也不能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起指导作用,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但是,例证研究会给读者营造一种完美的即视感,让我们认为只要政府机关引进企业家的精神和企业管理方式,政府内部的各种弊端都可以药到病除,这是一种理想上的完美。实际上,一个例子并不能得出一条通用的理论,就像“你能找到一千只白色的北极熊却不能说明所有的北极熊是白色的”一样。而本书中,戴

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用例子证明了企业型政府的优势和重要性,却对不能证明其观点甚至反对其观点的例子视而不见。正像米切尔·黑尧在《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所写的那样:带有某种价值偏好的人们总会对那些自己所钟爱的东西产生兴趣,而那些明明存在着的而很遗憾的并非为政策制定者的官僚们所偏爱的社会问题则永远进入不了政策问题的范围。我想,这应该是人们普遍的某种心理吧,无论是普通人、知识分子,还是政府官员都无法摆脱这种心理,那么我们的研究就需要采用一种“理论+实证”的研究方法,即采用理论推导和实证支持相结合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真理。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一方面是美国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国家运用这种思想进行行政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国际背景,同样使我们倍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倍感信息社会对政府管理提出的高要求压力。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政府机构臃肿,工作人员队伍庞大,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政府工作效率低,并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纠缠不清,在某些方面公私界限不清晰,急需要求政府进行改革,再造政府。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公共管理经验,合理吸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精华,在官僚行政体制内引入企业家精神以减少官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想要构建有效的政府应该坚持遵循普遍的规律、原则和原理,在借鉴西方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取向。

第一,我国政府要塑造执政为民的理念。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应该真正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抛弃传统的为民做主与官僚主义的观念,明确公共权力是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而不是统治、管理和控制人民,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应是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应该注重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沟通和协商,提升服务的质量、效率与标准,完善申诉制度。政府自身也要时刻反对官僚主义,从小事中做起,从实际中做起。

第二,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政府绩效衡量指标,更注重政府为公众提供秩序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等。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多样化的评估内容,全面衡量与评价政府的服务与管理的效率、能力、质量、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完备,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也可以充分吸收公共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评估,以保证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政府更应该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非消极被动的应付。

第三,政府要明确定位。政策供给与服务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不需要提供服务,而是说政府应把战略重点放在宏观决策上。政府应该打破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顾客信息系统,确保顾客选择的自由度与弹性。这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缓冲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思想,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自来水和天然气等,这些领域都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第四,政府应适度分配内部权力。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政府管制型经济,造成了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

的服务。政府应放松规制,实行分权管理、公众参与式管理,减少对市场的制约以使参与者释放潜能,发扬公务人员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五,政府应该把一些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在管理中注重结果而不是投入,这对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是有促进作用的。

第六,政府应广泛吸纳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对政府决策行为、政府权力运作程序、政府财政收支等的知情度,对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重要功能。民间组织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但我国民间组织长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及缺乏变革动力机制等问题,政府应在培育民间组织方面有所作为。

最后,政府应从注重法律和制度规章,向注重实效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制正逐步健全,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制度毕竟是手段,它是为政府完成目标和任务服务的,而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没有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因此,这恰恰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所要注意的。

目前,从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及习主席的各种重要思想中都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建立有特色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发展道路,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正逐步深入基层,障碍重重,我国政府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努力。正是,回望过去,我们成绩瞩目;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