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杰弗里斯《捡橡果的孩子》中的社会习俗与人性悲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9:49: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理查德?杰弗里斯《捡橡果的孩子》中的社会习俗与人性悲

摘要:作为英国著名的乡村作家,理查德·杰弗里斯在《捡橡果的孩子》中描述了工业革命后乡村里社会习俗的转变,并且刻画出两位主人公的悲惨人生,以及产生这样人生的根源。 关键词:理查德·杰弗里斯;社会习俗;人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14-02 一、引言

理查德·杰弗里斯出生于1848年,英国的一个农民家中,以散文或小说中对英国乡村生活的描写而著称。儿时在农场的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他多数的小说作品提供了素材。他的写作风格是漫步田间,随见随录,字里行间不落义理,不夹议论,有出尘之致。题材多为自然风物,乡村生活,观察敏锐,笔墨浓而不艳,细腻入微,与另一位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写景色而驰名英国文学史。后因为债务问题,家境落魄,晚境凄凉,贫病相侵,但创作热情却未因此而有消减,散文佳作迭出。他的散文集《业余偷猎者》(the amateur poacher,1879),自传《我心灵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heart,1883)等佳作使他成为英国著名的乡村作家。《捡橡果的孩子》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个多世纪前乡村生活的悲剧一面,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应出他对于英国迅速发展的工商业的厌恶。在

他笔下,工商业是城乡环境的破坏者。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在那个年代,母亲们都在教自己的孩子要懂礼貌,举止得当,写作要按外交辞令,并且成为对宗教虔诚的信徒。这些是社会与经济变迁世纪的主流社会习俗。工业革命创造了消费经济并产生了大量的中产阶层。新兴的中产阶级认为他进入了更高的社会存在层面。对于这些人而言,田地与房屋不再能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他们想拥有适当的礼仪,正像他们可以购买时尚的家居,流行的服饰或是最新式的生活小用具一样。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市场上充斥着有关礼仪的书籍,向这些从未接触过这些事物的人们展现上流社会的礼仪。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即使是在一些落后的小村庄,人们也开始教化自己,并且痴迷于他们认为能够寻求帮助与安慰的宗教。因此,从《捡橡果的孩子》这个故事中可以发现,虽然老太太和十岁多的男孩并不属于中产阶层,可老太太还是想教小男孩一些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年轻人应有的礼仪,并希望能把男孩转变成一个举止得体,行为优雅的人。老太太庄严地并且近似疯狂地追寻着她的宗教信仰,以至于虽然男孩根本对其没有任何兴趣,她也要在她的小屋里每周举行两次祈祷会。老人的宗教信仰让她坚信这是她的职责,无论小男孩愿不愿意。在读到“she prayed herself aloud among them,and she was the leading member of the sect.”(她在他们面前大声地祈祷,她是宗派的主要成员)时,人们会对老人看着滑稽虚伪的宗教信仰感到

可笑。

更糟糕的是每周日外祖母会强迫孩子坐在打开的圣经前面假装在诵读,这样那些走向教堂的人可以看到男孩在读圣经。老人只是想告诉那些小瞧他们的人,即使男孩并非出身富贵,她也会永不停止地努力将男孩改造成有礼貌,有教养的绅士,在宗教上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老人认为自己在履行职责,在教男孩成为好人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宗教在不断地提醒她教育男孩是她的职责。 为什么外祖母总是打小男孩呢?有时已经是并非生气,而是出于习惯。在她的头脑中,孩子的父母犯了错误,就应该由男孩来接受惩罚。被救赎的渴望与洗刷自己罪恶的愿望有关,似乎祖先犯的错可以因为被宽恕而消失。通过挨打,男孩可以洗刷父母的罪恶,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 三、人性悲剧 (一)男孩的悲剧

男孩实际上是个悲剧人物。他只有十岁多,这个年龄的男孩应该是每天去学校里上学接受教育,被母亲悉心照顾,被父亲疼爱的。然而,男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由于酗酒而不愿意对男孩尽扶养之责,所以他不得不和外婆一起生活。

他应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同龄人放学后快乐的玩耍,不需要对生活有所担忧。可是现实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捡橡果。精疲力尽的他在象征着力量和耐力的英国国树——橡树下睡着了。像他这么大的孩子,睡梦中应该是快乐的,做的梦应该是甜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