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7:5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道 德 经
1
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
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
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人。甚幸有喜,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大智慧者,他就是大哲学家——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是道法自然哲学的祖师。老子的修道境界是明心见性。老子所著之书之所以叫《道德经》是因为阐明了自然规律人之道的运作,是一部世出世间法的经典。只有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了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即可明白《道德经》所阐述的大道内理,即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本原就是“心性”,所以叫“心性之道”。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这一切就叫“相”,所以叫“相之道”。把本原和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用一个字来统称就叫作“道”。而德是指在返璞归真的大道上运作,能够坚定不移的在归真返璞的大道上运作就是“德”。而经是指万物之灵所写的著作,并能够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其实《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心性之道观之,老子述而不作;以相之道观之,老子很有智慧,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心性之道:老子本质与众不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境界从感悟修到渐悟,从渐悟再修到明悟,从明悟然后又修到了明心悟性,从明心悟性最后修到了明心见性,通达了世出世间法,精通大道内理。老子者,心神复归于大道,本命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就成了《道德经》。相之道:老子见多识广所以知识丰富,然后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主义,《道德经》是老子如何所认为。心性之道为真?还是相之道为真?孰知道?若老子曰:“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而他人闻之示于众曰:“老子他认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难道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是老子所认为?对于同样的自然运作之理,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方式就不同。有人说:“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有人说:“红日东升西落。”有人说:“日照大地,升于东而止于西。”所以觉悟的智者们都说:“我没有智慧,我述而不作。”《道德经》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是一部修身的经典,是一部阐述宇宙万物如何运作的经典,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道,回归自性的经典。人生在世,命最重要,纵然有仁人志士者们自我牺牲,自我奉献,那也是为了死而不亡,只有死而不亡者那才是长寿的。《道德经》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是自然。法就是法性,法性就是这一性质的表法。道法自然哲学是实用主义之最,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 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
2
前言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3333333334444
章述心相…………………………………………………章世界观…………………………………………………章治国……………………………………………………章述心性…………………………………………………章述常态…………………………………………………章述心性…………………………………………………1章人生观…………………………………………………1章处世……………………………………………………1章观自在…………………………………………………10章自省…………………………………………………11章人生所需……………………………………………12章养生……………………………………………………13章修身………………………………………………………14章论道………………………………………………………15章论境界……………………………………………………16章述境界……………………………………………………17章政效………………………………………………………18章忠义示现之道……………………………………………19章治国………………………………………………………10章述觉悟……………………………………………………21章述境界……………………………………………………22章处世之道…………………………………………………23章顺其自然…………………………………………………24章处世之道…………………………………………………25章述自然……………………………………………………26章重形象……………………………………………………27章学为人师行为示范………………………………………28章以正为天下………………………………………………29章尊国贵民取天下…………………………………………20章议兵………………………………………………………21章议兵………………………………………………………22章述自然……………………………………………………33章自知之明…………………………………………………34章述大道……………………………………………………35章述世道……………………………………………………36章处世………………………………………………………37章述无为……………………………………………………38章述道德……………………………………………………39章万法归一…………………………………………………30章述道规……………………………………………………31章述层次……………………………………………………32章述过程……………………………………………………33章稀奇之道…………………………………………………3
3
6 6 7 8 9 0 1 1 2 3 3 4 5 5 6 7 8 8 9 0 1 2 3 4 4 5 6 7 8 8 9 0 1 1 2 2 3 4 5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