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5:39: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发病机制

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Xq28),呈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男多于女。基因呈复杂的多态性,可形成多种G6PD缺乏症的变异型。G6PD缺乏症患者一旦受到氧化剂的作用,因G6PD的酶活性减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损伤物质缺乏,导致高铁血红素和变性珠蛋白包涵体海因小体(Heinz body) 生成。后者在光学显微镜下为1~2μm大小的折光小体,大多分布在红细胞膜上。含有这种小体的红细胞,极易被脾索阻滞而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

实验检查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患者血标本加人美蓝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低于正常值(75%),严重者低于3O%。本法简便,适用于过筛试验或群体普查。缺点是有假阳性。

(二)红细胞海因小体(Heinz body)生成试验在所采血中加入乙酰苯肼,37℃温育后再做甲基紫或煌焦油蓝活体染色。G6PD缺乏的红细胞内可见海因小体,计数大于5%有诊断意义。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最为可靠,是主要的诊断依据。溶血高峰期及恢复期,酶的活性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通常在急性溶血后2~3个月后复测可以比较正确地反映患者的G6PD活性。

诊断要点

①有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的家族史,自幼发病。

②有HA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有G6PD活性缺乏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③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外周血涂片无异形红细胞,温育后红细胞渗透性脆性正常;无异常血红蛋白病,可排除其他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具备以上三点即可诊断红细胞G6PD缺乏症。临床类型如下。(一)蚕豆病(favism)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农村常见,机制不明。男多于女,成年人发病低于小儿,3岁以上儿童占7O%左右。

1.发生于每年的3~5月间蚕豆成熟季节。4O%的患者有家族史可查。

2.在食新鲜蚕豆后几小时(最短2小时)至几天(一般1~2天,最长15天)突然发作,呈现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严重程度与食蚕豆的量无关。从发病到尿隐血转阴、溶血停止约7天,溶血呈自限性。

3.G6PD活性在正常水平的10%以下,海因小体是本类溶血的特征。

(二)药物诱发的HA服药(抗疟药如伯氨喹、扑疟喹啉等、磺胺类如磺胺甲嗯唑、柳氮磺吡啶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等、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氨苯砜、维生素K、丙磺舒、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氯霉素等)或接触樟脑丸后1~3天出现急性血

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溶血贫血程度与酶缺陷程度及药物剂量有关。溶血持续约7天,有自限性。2O天后即使继续用药,溶血也有缓解趋势。这是由于骨髓代偿增生,大量新生红细胞具有较强的G6PD活性之故。G6PD缺乏的新生儿可发生HA,症状可因注射维生素K或接触樟脑丸而加重,需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脱离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停止服用可疑的药物和蚕豆,不要接触樟脑丸,控制感染,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肾功能不全等。输红细胞及使用糖皮质激

素可改善病情,慢性患者可使用叶酸。脾切除效果不佳。患本病的新生儿发生HA伴核黄疸,可换血,光疗或苯巴比妥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