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期末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1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 麦独孤的目的性行为。

a) 研究的行为类型是目的性行为而非反射性行为 i. 是自发的,不需要已知的刺激引发

ii. 在缺乏环境刺激情况下能维持相对较长时间 iii. 是变化的,目标不变,但是达成目标的行为可变 iv. 目标达成,目的性行为终止

v. 随着练习,目的性行为变得更有效,消除无效方面

25. 华生和麦独孤关于行为主义的争论。

a. 关于本能的争论:麦独孤认为本能是动物全部行为的激发因素,华生认为在人类水平上不存在本

能,心理学应该去掉本能这个术语

b. 关于学习的争论:华生抛弃强化,用接近、频因和近因来解释,麦独孤认为以需要减少的形式进

行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方面 26. 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的观点。

a. 介于环境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变量

b. 遵循逻辑实证主义,把中介变量与可观察的行为联系起来 c. 目的和认知能够用来描述、预测和解释行为 d. 中介变量的提出,把抽象的科学理论带入心理学

e. 环境事件引起内部不可观察的事件,继而引起行为,最重要的中介变量是认知的或心理的,方法

论行为主义者 27. 斯金纳对于强化和环境的看法。

a) 强化的本质

i. 如果操作性反应导致强化,那反应率就会增加 ii. 强化物的效应可能具有情境或有机体特异性 iii. 没有驱力降低、事件的满意状态等机制说法

iv. 强化物就是与反应相依并能 改变反应率的任何事物

b) 环境的重要性

i. 华生和巴甫洛夫看重环境,它激发行为,对斯金纳来说环境选择行为,改变强化相依,就会改变行为

ii. 用达尔文观点分析行为:任何特定情境,有机体最初会做出大量行为,少数会起作用而得以保存 iii. 行为由强化相依控制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希望

28. 行为主义所面临的挑战。

a) 大部分行为是习得的,遗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很小

b) 语言行为没有任何特殊性,是由学习原理控制的另一种行为 c) 支配人类和动物学习的原理是相同的,研究动物可以了解人类 d) 作为行为的原因,心理事件可以被忽略或降低到最小程度 e) 动物能够做出的所有反应,通过运用学习原理都可以得到改变 f) 同样的原理支配儿童和成年人的学习

29. 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的比较。

医学模式

a) 根据生理学或化学的术语来解释人类的行为,遗传、生物化学失衡、新陈代谢异常 b) 除非具有神经生理学基础,否则不能称为疾病

c) 萨斯认为那些被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的疾病,实际上反映出生活中的问题和不适应 心理学模式

d) 强调心理变量如压力、冲突、挫折、焦虑、恐惧和潜意识动机的重要性

e) 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将对象视为来访者而非病人,目标定位为了解自己、他人和生活,而不是消除疾病

f) 萨斯:用生活中的问题或适应问题而不愿用心理疾病

30.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a) 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的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i. 本我完全是潜意识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和内驱力的来源,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寻求即刻的满足 1. 冲动性、反射性地寻求满足

2. 愿望的满足,想象或回忆能满足需求的对象(客体)

3. 力比多:需要满足的心理能量。通常指向外部世界中需要的客体,即客体之爱,也可指向自身,即自恋

ii. 自我从本我获得能量,是理性和精神健全的工具,试图在现实限制内满足本我的需求,遵循现实原则。大部分自我是有意识的,运用记忆、感知和习惯扮演理性执行者的角色

iii. 超我体现道德和伦理的绝对标准,扮演“伟大的拒绝者和禁止者”和“良心”角色,为完美服务,和本我一样并不理性。通常是父母价值观内化而来

iv. 自我服务于三个主人:寻求即刻满足和释放紧张的本我,禁止和限制的超我,现实世界。弗将本我与自我的关系比作马和骑手的关系,马提供驱力,骑手提供方向。健康人格是强大自我和三种成分和谐地共同工作的结果 31. 弗洛伊德的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观点。

a) 人格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各种竞争的驱力之间、各种痛苦根源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导致焦虑

i. 客观性焦虑:生存受到客观威胁,与自我力量有关 ii. 神经性焦虑:自我受到本我非理性力量威胁

iii. 道德性焦虑:自我被非理性超我击溃,现实的或想象中的违背内在价值观

b) 自我的工作是应对焦虑:有效应对物质环境以降低客观性焦虑,采用自我防御机制应对神经性焦

虑和道德性焦虑 ? 压抑:把会唤起焦虑的想法等逐出意识世界 ? 投射:将个人错误归咎于客体、事件或他人 ? 退行:退回早期发展阶段,恢复早期的态度行为 ? 反向形成:自我伪装成引发焦虑的动机的相反一面 ? 升华:把难被接受的目标替换成社会认可的目标 ? 合理化:给缺点做出看似合理但实际是错误的解释 ? 转移:用一个目标取代引起焦虑的目标 ? 认同:效仿成功人士来掩饰缺点

32.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a) 反对动机的单一性理论,信奉行为的多因素决定论,主张动机具有层次排列特征

b)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审美和认知)

c) 越是低级需要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的需要相似,力量越强,越是高级的需要,越是人类所特有的,力量越微弱,没有坚实的生物基础,容易被干扰 d) 满足了较低级的需要,就要涉及较高级的需要

33. 罗杰斯的人性观和治疗观。

一. 对人性和潜能持乐观态度,相信有一种驱力趋向自我实现,有能力用有利于成长的方法选择和评价事物,治疗是促进成长和发展能力,以承担其责任,实现期望的个人变化

二. 治疗师的工作不是诊断和治疗,而是创造促进个人成长的关系条件,创造促进改变的健康氛围

a) 真诚、真实、一致

b) 接纳、关心、重视——无条件积极关注 c) 同感理解

d) 这些关系条件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e) 可用于治疗者和来访者的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任何情形

论述题,每题20分

1. 结合心理学史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征(目标,方法,主要发现等),从心理学史的视角看待心理

学的科学性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他的科学性在心理学各个流派中的目标,方法,主要发现等方面体现出来。 a.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

目标:人类的直接经验 方法:实验内省法

贡献:①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③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目标: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

方法:系统内省法: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 贡献:1.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资料 2.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了一批有建树的心理学家 c. 机能主义心理学:

目标:希望理解心灵的机能,而非内容 方法:实验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

贡献:意识流学说,自我理论,詹姆士—兰格躯体反应理论

d. 行为主义:

目标: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方法:观察(自然观察或实验控制观察),条件-反射法,测验(行为样本的获得),言语报告 贡献: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2.扩张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e. 格式塔心理学

目标:意识和行为

贡献:知觉的组织原则,苛勒的顿悟说,蔡加尼克效应,勒温场论,冲突的三种类型: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f.

精神分析

目标:了解个人当前观念和行为的潜意识根源。 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贡献:,潜意识论,人格结构理论,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

g. 人本主义心理学:

目标:促进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 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的人性观:1.肯定人的本性。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