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1:1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6年第一届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公众科学日
一、开放日活动当天情况
2006年5月2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2006朝阳区科技周与首届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放日开幕式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朝阳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保根、中国科协青少部部长牛灵江、中共北京朝阳区委常委沈乃宏、地理资源所所长刘纪远在开幕式上致辞。沈保根副秘书长向科普志愿团授旗。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朝阳区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朝阳区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最后,中国科学院天地生科学传播中心与朝阳区科协举行了“朝阳区科普教育合作意向书”的签字仪式。
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主题为“科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2006朝阳区科技周与首届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放日活动主题分别为 “走进科学,走进奥运,建和谐朝阳”;“认识人地关系,建设和谐家园”。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地理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工作中,已把研究所建设成为全民地理科学普及基地作为识创新工程目标之一。在首届开放日活动中,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组织了由院士、研究员主讲的科普报告,通过科学家与公众对话,让公众了解科学前沿。
“现场演示”、“动手体会”、“参观实验室”等活动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使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的“触摸”科学。活动期间,国家级、院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在科研亲历中,通过树木年轮—记录自然历史的回纹、环境修复——给土壤解毒、数字地球——地球信息科学的今天与未来、生态哨兵网——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三维的“河流”——水循环与水文过程等活动直观与深入浅出的演示与讲解,向公众介绍科学研究的奥趣。
1
开放日期间,地理资源所充分挖掘自身的科普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研究所创新成果展示,地理、资源、生态、地球信息科学科普知识展示,中国资源安全警示录、国家地理影像资料、穿越大峡谷、阿里地区科学考察见闻等音像展播,古籍方志等馆藏资料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给广大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期间,地理学会、资源学会、青藏高原研究会、IGBP、IHDP秘书处等也向公众系统介绍了各自的概况与工作成果。
此外,“招生咨询”活动为那些立志报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学生们提供了获取准确信息的好机会。
开放日共接待公众与学生800余人。来访公众有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生们,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学员们,北京八十中、北京陈经纶中学、北京和平街一中和远道而来的唐山一中的中学生们,以及自发前来的市民们。团体组织而来的学生500多人,自发参观的社会公众200多人。
开放日接待到访媒体16家,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新京报、大众科技报等。通过媒体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二、开放日活动的社会影响
开幕式与开放日活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当晚以及随后的几天里,中央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先后做了报道,科学时报、科技日报等7家平面媒体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中国网、科学网、新浪网等10余家网络媒体先后发布、转载了活动内容与受众感受。
开放日活动通俗易懂、声像并茂的宣传与介绍了地理、资源、生态、地球信息科学科普知识,让公众与学生走进科学、走进研究所,增进了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和谐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放日活动在参观的科普受众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国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不少地方政府都太注重面子工程,目光短浅,没有长远考虑,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几位参观完毕的唐山一中高中生还在回忆着陆大道院士的科普报告,他们还在实验室中看到了培植的蜈蚣草能够吸附泥土中的污染重金属,在显
2
微镜下观察到了树轮记录的历史气候。他们一行30多位学生是从三个半小时车程外的河北唐山赶来。“运气好!”一位中学生为能参与这次活动而庆幸[引自2006年5月23日科学时报,记者王卉]。
一位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对采访记者说“我觉得收获挺大的,我今年高一,快会考地理了,看这些展览,再听专业讲解,对掌握知识非常有帮助。” [引自中科院研究生院网站,2006-5-24,记者陈曦]
“活动办的非常好,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收获很大,明年继续组织同学前来参观。”一位中学带队老师对活动组织者说。
一名自发前来参观我所的公众,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我们进行了科普亲历,在幻灯片中了解树木年轮,在显微镜下观看树木年轮,通过了解,明白了从树木年轮中可以知道气候、洪水、火灾;还可以通过木材了解这幢建筑是哪年建成的;我们还观看了科普知识展,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走马观花地了解了自然地理篇、人文地理篇、生态环境篇、地球信息篇,参观中,不由地感叹,祖国大地真是美如画,太有意思了;同时,我们还观看了科考影像展播,中国国家地理影像资料,穿越大峡谷的资料片,阿里地区科学考察见闻,风景真是太棒了,在人迹撼见的地方,有着中国最美的风景,这种美既无法用语言形容,而且,除了科学家,一般人无法去到哪些地方,在影像里,大开眼界。科普活动真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无论谁都可以学到不少有益的知识,激发我们爱祖国的一山一水的爱心,只有爱大自然、爱大自然赐于我们人类所有宝贵的资源,我们人类才能活得更好,活得滋润。真心地希望以后每年都有这样的活动,并且,有更多的人去参观,让普天下所有的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享受我们共有的家园。[引自
http://blog.sina.com.cn/u/4923f8190100042g]
一些观众在观看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组织拍摄的电视科普专题片《中国资源安全警示录》后的留言:“看了片子很震惊,很感慨。以前虽然对资源缺乏等问题有所了解,但触动没那么深,这次感觉危机确实来了。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高度警觉,一方面国家要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措施,另一方面,每个公民也应树立节省、环保的意识,真正行动起来,将每个人的微薄力量汇集起来扭转危机。”“今天带孩子来参观,本来希望让孩子开拓视野,没想到自己在看了片子后很受震动。土地变得如此脆弱。为了自己的生存,希望每个人都珍惜她。” [引自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