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9: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县疾控中心生存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平江县人口105.8万,面积4125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887个村(居)委会。县境地貌以三地和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4.4%。县疾控中心于2006年在原卫生防疫站基础上组建成立,当时核定编制70个(全额编30个,自收自支编40个),后因复转军人安臵等增加7个自收自支编,目前共有编制7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全国卫生防疫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继消灭天花、脊灰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也即将被消除,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县卫生防疫站先后获得“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县”、“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但是,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2006年转型以来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严重制约了疾控中心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了疾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

1、经费严重不足。县财政按照全额拨款编制进行预算,由于全额编制仅有30个,导致人头经费严重不足。就2011年来讲,县财政实际下拨136.44万元(其中专项经费35万元,人员支出、办公经费等101.44万元)。人员工资津贴、项目配套经费、办公经费支出缺口560.36万元。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的全面实施,疾控中心还要承担相当多的无偿项目工作指导、督查任务。另外,异常反应中的一般反应处理上级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不负责,但发生了又不得不处理,经费无着落,只能由疾控部门永久“垫付”。

2、人员严重紧缺。平江疾控工作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现有的77位在编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就免疫规划工作而言,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以前的4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也由6种增至15种。扩免前,免疫规划科安排3-4个人便能完成工作任务,扩免后,由于工作量的增加,免疫规划科已增加到了9人。由于人员不足,为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疾控中心不得已借调和聘用无编人员47人。差额预算编制以及聘用、借调的人员财政是没有经费的,为了生存,疾控中心必须用较多的精力甚至冒着违规的风险开展有价疫苗接种和其他有偿服务来“创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内的其他无偿服务工作无暇顾及。

3、硬件严重滞后。一是仪器设备质量差。上面装备的部分仪器设备质量太差,有的用一次便出故障,有的用一次就报废。如果维修,必须请指定厂家的专业人员,其费用贵得出奇。二是仪器设备短缺。实验室检验设备大多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购臵装备的基础上,仪器设备不但紧缺,且大多数是即将淘汰的设备。三是办公场所拥挤。县疾控中心办公楼使用面积不足1500平米,有的办公室不得以安排坐8个人。由于办公用房紧张,导致功能布局不合理。结防科、检验科、体检中心同处一

2

栋楼,结防科与宿舍区相隔不到10米,存在着严重的交叉感染隐患,目前已有3名院内职工交叉感染肺结核,严重威胁了体检对象、院内住户以及职工的身体健康。另外,无法设臵专门的消毒间,从传染病疫区回来的工作人员和车辆无场地进行消毒。传染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检验科、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受办公场地限制,面积太小,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年年被省市通报批评。

二、卫生行政部门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

1、卫生行政部门“重治疗轻预防、重医疗卫生轻疾病预防控制”的观念还较为突出。凡是公共卫生工作执行过程中防与治有冲突、有矛盾的,尤其是触及到医疗机构利益的,卫生局一般不予支持,甚至放弃,工作很难开展到位。就公共卫生经费下拨来讲,疾控中心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督导考核,经费下拨应与考核结果挂钩。然而卫生行政部门在下拨经费时并没有将疾控中心的考核检查结果作为依据,与谁关系好就给谁,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想较为突出。再就医疗机构消毒来讲,上级文件要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率达100%,但实际上医疗机构并不接受,疾控中心虽然掌握了情况,反应到卫生局后也就不了了之,由于缺乏县卫生局的有力支持,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2、由于卫生行政部门重治轻防,致使疾控机构职能偏废。就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工作来讲,省卫生厅、疾控中心、劳卫所均没有明确的指导机构和工作考核标准,存在主管部门“不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