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5化学实验选择题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25化学实验选择题

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B.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C.将8 g NaOH固体溶于100 mL水配成2 mol·L-1的NaOH溶液

D.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A

2.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倒掉水后,水在仪器上应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B.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大 C.将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导管中插入使其连接起 D.做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 【答案】B

【解析】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倒掉水后,水在仪器上应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A项正确;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会有热量损失,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B项错误;玻璃导管蘸水后,有利于插入橡皮导管中,C项正确;稀硝酸能溶解银,可以用稀硝酸清洗银镜反应实验后试管内壁附着的银,D项正确。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 B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IO3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 C 溶液颜色不变 D

【答案】D

溶液变浑浊 1

--2-

【解析】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2或SO2,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23、HCO3或SO3、

HSO-3,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淀粉溶液遇碘变蓝,遇IO3不发生变化,该食盐中可能含有IO3,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正确。

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A 操作和现象 将少量溴水加入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色 常温下,打磨后的铝片放入浓HNO3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强酸性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加入SCN溶液,溶液变红 用pH计测定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可知: pH(NaF)<pH(CH3COONa) 结论 氧化性:Br2>I2 B 常温下,铝不与浓HNO3反应 C -3+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和Fe D

【答案】A

酸性:HF>CH3COOH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浓硫酸作催化剂;B项,左池Fe和FeCl3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C项,碳和浓硫酸加热生成SO2和CO2,两种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形成了封闭体系,用

2

手捂住烧瓶,装置内气体受热压强增大,使玻璃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故D项正确。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B 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向等浓度的Cl、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 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 铝被浓硝酸钝化 spC 无明显现象 D

【答案】B

先出现黄色沉淀 (AgCl)> (AgI) sp7.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滴加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NO3)2样品在加入盐酸前已氧化变质

C.在食盐试样中依次加入盐酸和I溶液、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食盐试样中可能含有IO3

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该溶液中有Cl-存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