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0:2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和作用;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与理解,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难点: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最终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来,并平息了国内叛乱。可是就在这时苏维埃政权,却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一、新经济政策

1.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现出极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引导学生观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简表”,思考回答“如果你是俄国农民,你对余粮收集制是否满意?”;观察“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收购量简表”,思考回答“既然不满,为什么战时农民还接受了这一政策?”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接受了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表,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观察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分析归纳新疆经济实施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原因

遗憾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着他的逝世而没能继续下去。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时的国际形势如何呢?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在斯大林看来,时过境迁,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斯大林经常说:“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而同样庞大的亚洲近邻——中国的境遇,也更加坚定了这个钢铁般的领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志。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2)成就

就在苏联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引导学生观察苏联“一五”、“二五”期间的宣传画、建设图片、图表,阅读课外阅读资料:“钢铁”城市——新裤资涅茨克,感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飞猛进发展状况。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2.农业集体化

苏联在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程中,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全苏已有93%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

引导学生观察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并结合斯达汉诺夫的报道回答“为什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三、1936年《苏联宪法》

1.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为了从法律上肯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所带了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变化,苏联1936年颁布了新的宪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1936年《苏联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宪法规定的苏联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2.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从外部讲,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20世纪的整个二三十年代,西方的战争威胁对苏联的压力一直没有减轻过。在这种形势下,苏联的国计民生必然都会带上备战的色彩,“落后就等于挨打”,“放慢速度就等于自杀”,这就是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想法。从内部来说,当时的苏联经济、文化落后,实现工业化也是必然要求。另外这样一种体制还与俄国的历史传统有关,长期以来都是沙皇专制和集权扩张,而没有民主传统。 小结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迅速崛起,是一件大事,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的解体,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历史的评价,必须要大视野,对于斯大林模式,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工业化模式,更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全部,苏联的探索给我们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作业

1.苏维埃俄国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发展国民经济的“二五”计划

2.苏联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17—1926年 B.1922—1931年 C.1920—1929年 D.1928—1937年

3.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戈尔巴乔夫 4.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5.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事件是

A.苏联的成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6.社会主义在苏联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7.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苏联的国家性质是

A.独立国家联合体 B.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D.工农共产主义国家

8.苏联一切社会团体和国家机构的领导核心是

A.苏联共产党 B.俄国社会民主党 C.苏维埃政权 D.俄国社会革命党

9.下面是苏维埃俄国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的内容: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