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赏析-精选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8:0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热情》赏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共32首,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这首《热情》奏鸣曲是中期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在整个钢琴音乐历史中也是占有最高峰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内在的感情狂澜和选材的紧凑使人震惊,而且是那些最富于表情的音乐手法把全部汹涌狂暴的元素完全置于一目了然的形式里令人赞叹。以其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它所表现的深刻悲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在贝多芬之前同类体裁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与不满。因而他用他的音乐作为一种感动和召唤的号角,呼唤民众,启迪自己,抒发自己。 列宁曾特别喜爱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不止一次地被这部热情洋溢和充满反抗精神的音乐所感动,称赞“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根据高尔基的回忆:有一次列宁在莫斯科听了《热情》奏鸣曲的演奏后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这真是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可以骄傲地、也许是天真地想:看,人们可以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啊!罗曼?罗兰则称这首奏鸣曲是“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岗岩石的轨道上”,“孟布兰峰高耸在阿尔卑斯山上”。兰兹把它与“火山爆发”相比。乌辽贝舍夫称它为“火山式的奏

鸣曲”,“既狂热又崇高的作品”。可以看出,“火”字形象地概括出这部作品的既热烈又激情的情感表达特点。

《热情奏鸣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十分快的快板,f小调、12/8拍、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开始的呈示部,给人感觉有隐晦、凄凉而又有潜在的热情与内心苦闷交织在一起。他的主题1―16小节,用下行和上行的分解和弦音型,紧接着用一个急促的颤音,像是阴暗的角落里幽灵的影子在闪动、徘徊,不断地向生活提出质疑。又好像是有希望又有恐惧,徘徊不定的内心颤抖,又恰似有重大事件要发生前的一种预示。接着主题向上移高小二度在降G大调又重复一次,像是黑暗中透进一缕阳光,给人以希望。在第10―13小节处,左手部分还不时出现《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的音型。它的出现无形中给音乐色彩又增添了几分阴森恐怖气氛,但同时我们也可理解为他又蕴含着一种潜在性格与力量,是一种敲开内心正义之门的动机。在14―15小节用一个分解的下行减三和弦,寓意把人“敲”的心烦意乱,不知从何做起,分不清方向。在16小节开始主题有一次出现,但这次出现恰似带着推动、爆发,挺起胸膛的用意,双手弹奏强有力的和弦,节奏交替把和弦向上推进,气势宏大,使人不得不从迷茫中清醒过来。从24―34小节左手的伴奏都是单音重复偶有双音,给人一种忧郁不决、徘徊不前的感觉。右手的旋律时长时短,时断时续,也是一种不知要做什么,四处寻找目标,或是眺望,或是在焦虑中的等待,可以定格为迷茫。从35―50小节出现了

音乐的副主题,它是用降A大调来表现的,与主要主题是关系大小调之关系。其目的是从灰暗、阴霾的气氛中走出来,从右手用八度弹奏出的旋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有柔和的阳光照进生活之暖意。而且显得音乐形象特大气,也可理解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45―47三个整小节小二度的颤音中,恰似来了一股冷风又把些许温暖给吹走了,让人好不悲伤。51―60是第一个结束主题,双手弹奏节奏相同的分解和弦,而且音符时值较短,像是有两股势力撕扯在一起,你来我往不相上下。61―65小节是第二个结束主题,这一小段里面已经显露出正义势力的强势,左手都是小二度和声音程进行的旋律,代表着黑暗、邪恶势力,右手的分解和弦分解八度弹奏代表着正义势力。像是邪恶势力想跑掉,正义给予处处的拦防堵截,使音乐形成了进一步紧张和愤怒的情绪。

展开部是65―135小节,它是用主部主题的材料做了加工,而且用离调的创作手法,显得音乐从情绪上有一定的活力。如79―89这十一小节里总共转了五次调,基本上是两小节转一个调,但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自然、统一协调,没来一点蹩脚之惑,同时感觉音乐形象变得硬朗起来,恰似从四面八方相继涌现出从沉睡中觉醒挺起胸膛、昂首阔步、信念坚定的人们。可是从93小节“命运”的动机又一次出现,它的再一次出现使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又一次毁掉,导致再一次陷入情绪的低谷。特别是105―108这四小节都是双手弹奏下行模进,105和106这两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