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29: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环境会计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成为会计科学一个新的分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近二十年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中,我们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外目前在环境会计的研究方面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发展环境会计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发展;理论与实践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形成,环境会计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西方国家的会计界纷纷开展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和会计职业组织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推动其研究与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会计界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进工作。本文回顾和评述近些年来我国环境会计工作的一些成果,并对未来其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想法。

一、通过近些年对我国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界与实务界围绕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会计的本质。很多学者定义环境会计是从环境会计的理论依据、计量单位、职能目的等方面;有的学者则更为简洁的将环境会计的概念叙述为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这一说法被大多数学者们引用为阐述环境会计的概念和本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的精髓之所在。

(二) 环境会计的要素。现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三要素论”的观点主要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等要素。“四要素论”的主要观点有:环境支出、环境收益、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这其中有朱学义和方文辉认为包括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李宏英认为包括环境污染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保护收益。“五要素论”则认为环境会计要素是对环境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成本、损失、收益五类。 “六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利润。

(三)环境会计的对象。环境会计对象的最大特

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孙兴华等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是全部自然资源环境,把环境会计对象界定为是企业环境行为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空间、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以及能够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空间、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另外一些学者则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来阐述环境会计的对象,王辛平等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蔡昌、陈炜煜进一步指出环境会计的对象是自然资源、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以及环境资源的收益和价值补偿过程。 (四)环境会计的基本原则。很多学者认为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在核算时必须遵循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但又有其独特性。方文辉和孟凡利认为环境会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外部影响的内部化、法规性、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五个方面。

(五)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作为环境会计核算赖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许多探讨,有的学者提出需要扩充货币计量假设,有的学者则认为需要扩充会计主体假设,有的学者提出需要扩充货币计量假设,从而形成一些环境会计的特殊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