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广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3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四课

第五十四节课 思考题 216、什么是爱别离苦?怎样才能断除这种痛苦?217、《前行》中讲的“爱别离苦”,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的?除此之外,世间上还有哪些爱别离苦?你对此有何体会?218、若以智慧详加观察,为什么说父母、子女、亲友等不一定是真正“亲”,没有必要去执著?作为在家人,假如不能完全舍弃这些,那应该掌握什么分寸?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人类之苦”的八支分苦中,今天讲第六个——爱别离苦。 所谓爱别离苦,是指所亲爱之人,以某种因缘互相离别,不得共处,由此产生极大苦楚。如《大毗婆沙论》云:“诸可爱境,远离身时,引生众苦,故名爱别离苦。”这种现象在世间上比比皆是,两个相爱的人有时由于因缘穷尽,不得不劳燕分飞,其中一者若对此无法接受,甚至会因绝望自杀,做出种种无知的行为来。 其实,如果认识到这种痛苦的本体,就不会有那么沉重的打击了。要知道,爱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爱,是对一切众生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是一种大爱;而狭义的爱,只限于男女之情,这种爱完全是折磨,在没认识它的本性之前,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而唯

有断除了对它的执著,才不会有那些忧愁、怖畏、悲愤。如《大般涅槃经》云:“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现在很多人都活在患得患失中,这种心态,往往是源于对某个人的爱执。正因为对所爱之人太过痴迷,以致醉生梦死、执迷不悟,耗尽了一生的时光。实际上若能明白这种苦的本质,相信很多人会对自己的追求重新定位。所以,在学习《前行》时,大家也要了解世间百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众生。 如今许多人特别迷茫,当执著一个对境时,加上社会风气的推波助澜,自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人、财、物的执著相当可怕,尽管这些很折磨人,但他们却无力自拔、越陷越深。因此,要想摆脱这一切,只有依靠佛法的力量,若能认识心的本性,或对俗世的虚幻无常通达无余,一切的痛苦则很容易转为道用。 其实,对每个人来讲,精神财富远远超过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固然能解决一时的贫困,但却遣除不了内心的痛苦;而精神财富,尤其是佛教中看破今世、断除我执、证悟空性、了知无常等教义,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汉族也好、藏族也好,乃至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人,只要拥有了这些理念,就会成为世间上最快乐的人。 在座的很多道友,从外在形象、服装上看,一个个都大同小异,但有些人因前世的信心和今生的努力,各种因缘聚合之后,将佛陀的大慈大悲与空性教义融会贯通,这样一来,无论他弘扬

佛法、利益众生,还是自己面对生老病死,都会游刃有余,无论身在何处,生活都会非常快乐。 当然,作为凡夫人,尚未登地或成就之前,身心上难免会有恍恍惚惚的痛苦,但对于这些痛苦,我们不会像从未学佛的人那样特别执著——以前我家来了个老乡,他为了家人的事情,一直哭哭啼啼讲了很多。他走之后,旁边的一位堪布说:“这些世间人太执著了,执著得那么厉害呀!”的确,他们把名、财、情等完全执为实有,正因为执为实有,这些就会实实在在地伤害自己,实实在在地带来不便。 现在,很多人都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左右两边犹豫不定、不知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佛法,从心坎深处希求人生的光明之路。当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道路,无疑就是大乘之道。如果你们已入此道,就应该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直至达到目的地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就算遇到各种障碍、困难,每一个人也不应该退缩! 庚六、爱别离苦: 流转世间的一切众生,都对亲友等自方爱恋有加,对怨敌等他方恨之入骨,堕入亲戚、朋友、眷属的情网中,结果为了他们受尽苦难。其实,亲友之间的暂时相聚,同样是无常离别的本性。但大多数人却不明此理,对他们来说,亲人离开人世,或者流离失所、沦落他乡,或者被怨敌逼得走投无路,自己甚至比他本人还痛苦。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十分爱执,一会儿担心他挨冻受凉,一会儿顾及他饿了渴了,一会儿又忧虑他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