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40: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学年—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闭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大汶口文化大墓、小墓和乱葬坑遗址。从中可以得出的直接历史信息是当时已经

A. 达到了经济繁荣 B. 出现了贫富分化 C. 建立了国家政权 D. 进入了阶级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干联系图片可以看出墓的大小包括有无陪葬品就能说明贫富的差距了,答案为B。光看墓不能确定达到了经济繁荣,无法确定当时建立了国家政权和进入阶级社会,故ACD均不符题意,排除。

2.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答案】A 【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鼎”在当时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因此“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商周时期。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至少应追溯到”的要求,排除B、C、D项。

3.下图为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作为一种证据,它可以直接说明当时的

A. 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 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 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D. 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中国青铜冶炼铸造的超高工艺,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戊制作的,与礼典祭祀有关,答案为C。司母戊鼎与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没有关系,ABD错误。

4.周公,名旦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周公政绩中影响最深远是 A. 拥立周成王。 B. 平定三监之乱 C. 征服殷残余势力。

D. 制定礼乐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周公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武王后辅佐成王,平定以管叔为首的三监之乱等各地叛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他还制定了礼乐制度,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答案为D。ABC是周公的政绩但是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排除。

5.与韩非子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 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 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 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 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主张“不法古”应该适时进行改革,不必沿用古训,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B错误,ACD正确。

6.20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深受中国思想影响,他曾引用过中国某位思想家的一句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 韩非子。 B. 孔子。 C. 荀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我们根

据所学知识可以联想到道家老子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