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还是职高——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24: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普高还是职高——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

一、

案例回放:

之一:《我的未来不是梦》

小玉今天在学校图书馆阅读课外书,一下子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今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我已经上初三了,不能就这样没有目标地走下去了。突然一个似乎是想了很久很成熟的想法跳了出来:“我要做一个广告设计者。”晚上回到家,她和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妈妈很高兴,问:“孩子,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我经常有很多很新鲜的见解,老师总是表扬我。”“那你了解广告设计者应该有那些素质吗?”妈妈又问。“首先是个全才,然后要会创新,还有要懂音乐艺术。”小玉搜肠刮肚地列举。“你能行吗?”妈妈似乎总有问题。“现在当然不行了,不过我会努力。”小玉信心十足。“那你先想想自己和这个目标还有什么差距,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实现它。”妈妈的这句话让小玉陷入了沉思。整个晚上小玉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晚饭后,在写字台上温暖的灯光下,小玉神情严肃地摊开日记本,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以下这番话:

今天妈妈给了我莫大的启发,我要做个广告设计者,但是我不能就凭这一个简单的想法去做广告设计者,我要首先了解广告设计者的素质,来知道我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我还要给自己指定计划,一步一步去实现它。

之二:《翅膀下的孩子》

“妈,我吃一根香蕉行吗?”小东问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样,香蕉是咱家的,你想吃就自己拿,非得问我行不行,难道是想让我给你拿?”妈妈一听小东又为这种小事“请示”她就来气。在家里,像这种小事小东每次都小心谨慎地问母亲,其他的大事,更是没有家长的允许,他根本不会去做,经常是小心翼翼地看母亲的颜色行事。如果哪天妈妈不在家,小东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过。

妈妈曾经和小东有过一番很有意思的对话。

“小东哪,你为什么上学?”“你们让我上,我就上了。我也说不好。” “那你今后想干什么?”“我不知道,你们说呢?你们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那你说说,你有什么特长和爱好?”“我也不知道。”

当时,妈妈看着小东难受的样子,就不再说什么了,哎,这孩子,说老实,真老实,说听话,真听话,说省心,真省心。可是就是自己一点儿不操心。

初中生,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吗?你的孩子是现实版的“小玉”还是“小东”?

二、专家分析: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人生规划一般包括健康、事业、情感、晚景四个部分的规划内容。初中生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了,初中生的人生规划是指孩子在了解自我和社会的基础上,确定未来从事职业的目标,制定计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过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到了初三,人生规划主要作用是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如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究竟该往何处去等,让他们有机会想象“未来的我”,让他们通过了解社会上的不同职业,在自我了解和熟悉职业的前提下,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外,初中毕业生人生规划关注的焦点并不仅仅是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选择填报合适的中考志愿——普高还是职高,而是更加关注个体对自我的了解,个体的潜能得以最大的开发,生命价值和意义得以最大的彰显,事业和生活的成功得以最大的实现等。

初中毕业生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并用实践做出回答的严肃问题。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当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应该驻足,澄清思想,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经营。看看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然后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考虑应该怎样和它匹配,最后制定策略采取行动。规划好后,该如何行动呢?詹姆士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指出,“用20%的时间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有的重要事情”。因此,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高还是职高是一个人成人的关键时期——这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第一个选择人生的关键时刻。作为老师会在这初中三年里教给他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面临初中毕业了,我们家长应该努力引导孩子正确地把握自我,从思考中确立自我,在挑战中超越自我,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做起事情来就会一团糟。经常听到同学们说:“今天真无聊!”无聊是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

三、 专家建议:

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你终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一个实现那些影响你日常生活的无数更小目标的时间表。人生规划的设计是要使你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里充分地利用你的脑力和体力。事实上,注意力越集中,脑力和体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生规划可以合理地分配你的精力。

生涯规划的三要素是:1、知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人格特质和价值观;2、知彼:了解社会及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就业状况、未来就业机会;3、抉择与行动:做决定的技巧、勇气、毅力、有计划的采取行动、落实有效管理生涯规划事项。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绝大部分人只是开发了自己潜能的很小一部分(5%左右,爱因斯坦也只是开发了15%左右)所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高于自身实际能力,即经过自己最大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你的斗志和潜能,太小太容易实现的目标不会使人感兴趣。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瞄准“大目标”,要出第一流的成果,当第一流的专家,当最出色的领导,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得出色,干得比别人强。只要有这样的目标和志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很通俗的譬喻,教跳远的体育老师说:“你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你能跳到的地方。”设定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且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毅力,就能够激发人的无法估量的生命潜能,使人爆发出世界上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巨大能量,那么最终一定会实现这个人生梦想。

四、他山之石:

事实上,美国人从孩提时期就开始人生规划了。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职业发展指导规范,要求职业指导要从6岁开始,并把人生规划分成小学、初中、高中、成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每个人都要进行三个环节的人生规划,即自我认识,探索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规划。这样循环往复,不断精准地找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发展计划。 比尔·盖茨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时,有位高中生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把计算机做成一个完美的工具,这也是我毕生的追求。现在,我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比尔·盖茨花了30年时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现在,在其剩下的职业生涯中,他能否圆满完成他的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已有千千万万的人在追随和分享着他的理想,他也早已经成为微软之王,世界首富。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样样胜利,但可以事事尽力;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度’,就是我

初三家长学校培训课程之四

们的生涯。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人生规划

在中国,由于中高考的压力,学生和家长一起跟着中高考指挥棒转,家家户户只求先拼过中考关,让孩子上高中(哪怕分数不够,出钱也得上普高),三年后再拼过高考,届时凭着分数在几天时间内临时选择专业,把孩子送进大学(哪怕是本三、大专院校),糊里糊涂地塞进一个专业,糊里糊涂地锁定他们的人生,哪里谈得上什么人生设计。

上个高中、考个大学不能称作人生规划,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许多家长和孩子并没有认真思考。没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许多孩子从小没有奋斗的目标,长大成人后,才开始考虑人生,仓促培养就业技能,为时已晚。在人生最宝贵的十六年学习黄金期里,我们却让孩子浑浑噩噩的度过,然后大学毕业却希望他们一步登天,用最短的时间猴子变成人来适应这个社会!

社会在高速发展,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指导,无形中将整个民族的幼稚年龄往后推了好几年,现在越来越多“啃老族”的出现,是社会整体倒退才会出现的现象。

怎么防止自家孩子也出现这个问题,那就要从小就开始人生规划,设立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未来作准备;可以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当一个孩子有了人生目标,他所焕发出来的斗志,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样的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从外人的角度上看,是牺牲了他们“玩”的时间,很累很辛苦,但这群孩子反而更自信,整个状态都是生机勃勃的——他们从中所获得的快乐,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孩子体会不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很重视孩子的职业规划,在小学开始就有了一次次的职业规划评估。

从小树立了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现实与这个目标间的差距,调整学习方向,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知道“人生目标”需要具备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就会着重培养孩子的交际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知道“人生目标”需要领导能力,这时,父母就会着重培养孩子协调、合作、规划、判断等等的能力。知道选择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孩子成人之后的生活方式会非常紧张繁忙,那么如果这个目标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或者认可的,那么就要提前告知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并且从小培养孩子的做事效率和时间安排规划能力。

为了成就孩子一生,无疑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制定一个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人生规划,在今天的课程中,如何与孩子一起客观的制定目标以及美国小学怎样进行职业规划评估,是多数家长重视的内容。

设计好孩子的精彩人生 ——推荐关于人生规划的两本好书

《人生设计线路图》、《人生设计在童年》两本书的作者都是高燕定先生,他在美国定居已近20年,一直潜心观察、研究、思考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在书中他用生动地笔触、详实的资料,讲述了女儿高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奋力追梦,一步步达到理想目标的故事。高倩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之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最终成了一位律师。该书通过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理念: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可以按部就班的、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

普高还是职高——关于职业规划

很长时间以来,绝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从小就盲目地给孩子定过目标——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就跳出农门,吃上“国家饭”一劳永逸了。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等孩子上了初中,到了中学阶段了,却发现孩子与预设的理想之路,距离越来越远。于是,说孩子“没出息”的责骂声、怪老师“不负责”的抱怨声、怨社会“不公平”的骂娘省,不绝于耳。

随着招生制度的不断变化完善,中考招生普职比例基本1:1的时候,许多家长迷茫了,犹豫了,难道我的孩子就这样被“普通高中”淘汰了?只能进入“职业类”学校选择“饭碗”了?一百个不甘心呐!

普高还是职高?再回到现实来分析一下。

不少人在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后考上了普通高中,皆大欢喜。但是三年的艰苦备考,变数有多大?你真的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