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4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日常生活基本由父母照顾,而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
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过早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他们,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寄宿生活导致学生心灵的情感贫乏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关爱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是他们最需要的,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促成孩子的健康成长。过早地隔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割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会成为空白,容易导致孩子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的情感极其贫乏的“孤儿”。
2.远离家长的监管,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寄宿生远离家长的监管,加之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较差,攀比和摹仿心理较强,很容易出现卫生习惯差、说脏话、乱花钱、偷窃等行为。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作用日渐增长,同龄人对其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没有家长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他们的
社会化也就会出现偏差。
3.不适应学校环境造成的负面心理反应
每个孩子,无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学,还是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也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烦躁、不安,有的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表现则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本来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自卑感等一系列消极的情绪反应。
4.更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分看重升学,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影响更大,因为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与学校学习、考试等打交道,缺少家庭的缓解渠道,缺少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学校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心育环境
改善寄宿生生活区的房屋、场地、设施条件,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为寄宿生创造充分的多元化生活空间,使他们能够像在家里一样自由地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更好地施展才华。
2.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心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通过专家培训和校内自我培训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开展心理教育的自觉性,逐渐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宿舍生活老师、各科任老师为主体的心育师资队伍。
3.多渠道开展学校心育活动,为寄宿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使他们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诸多方法、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如,新生入校的适应性心理活动,毕业生的解压心理活动等;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发现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个案追踪研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中存在典型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追踪研究,减少个别问题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