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15:21: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梅阿香

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3期

摘 要: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该如何配合,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中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不断地进步,不断摄取自己所不知道所不了解的领域的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之内,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我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疑法

有疑问,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开始。例如在学习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焦仲卿除了死再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有学生回答:“焦仲卿完全可以不用‘自挂东南枝’,他可以带着刘兰芝私奔,或者迎娶东家贤女秦罗敷;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既对不起养育他的母亲更对不起对他情深意切,还抱一丝希望的刘兰芝。人只有先活着,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此同学的回答赢得了一片掌声。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声音传出:“人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死去。”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焦仲卿太懦弱了,没有坚决反抗的精神或者说反抗不彻底,如果他是曹操那样的性格‘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他和刘兰芝感情好,就应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而不是委曲求全,屈从母亲,让媳妇回娘家。”一名男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焦仲卿最初并未打算要死,是答应刘兰芝‘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这些话后,自己未做到,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又无颜见刘兰芝,自己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最后只有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一名平时有些腼腆,害羞的女同学这样说。她支持诗歌中男主人公只有一死才得解脱的观点。接下来学生又讨论了“刘兰芝为什么被休?谁该为刘兰芝的死负责?故事结尾男女主人公双双化为鸳鸯有何寓意?现代社会如何正确评价焦刘的爱情悲剧?”等一系列问题。我见学生热情高涨,对课文理解较透彻,在讨论中仅做及时点拨,未掺杂自己的任何观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解读作品,最终他们的收获超出了我先前的估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养成存疑,解疑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把德育渗透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时看到新闻报道,法律故事也会在授课中和学生讨论。例如一则新闻报道说:“济南一公交车上七名中学生都不给老人让座,遭到其他乘客的谴责。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一片哗然。有学生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学生应该给老人让座。”“中国人口已经老龄化了,随处可见老人,学生给老人让座是应该的。再说年轻人体力好,站一会儿也没事。老人站时间长了可能就会撑不住。”也有学生持反对意见:“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坐公交车时间长却没有座位,会影响一天的学习效率,不让座也无可厚非。”“应该给学生准备校车,不再去挤公交,也就不存在给老人让座不让座的问题。”还有学生提出:“国家应想办法解决交通压力大的问题,号召老人错过上班上学高峰再出行;再说车上乘客也应让座,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应该让座,大家应该互相体谅。”这是一个看似与教学没有关系的问题,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所谓的“偏才”、“怪才”。

有了疑问就成功了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知疑则不进,质疑解疑自然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二、互助合作法

教师在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后,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有限,往往很难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此时他们需要与同龄人之间进行讨论探究,逐层走向深入,或许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此时也要求教师拓宽思路,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允许学生在合理合情的范围之内做出假设和推理。

例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我提示学生,假如你生活在战国,且非秦国国民,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此时的你恰好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士阶层的一员,你会和荆轲一样作为刺客去刺杀秦王吗?假如你是秦王,在六国统一大业即将完成之际,你是否会预料到反秦刺客的到来?如果预料到了,行刺未成功,侥幸活命,那么又该做哪些反思?我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一组是刺客,一组是秦王。要求:⑴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⑵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不多久,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有学生支持刺客行动,理由是无国那来家,国灭自己也就成了亡国奴,只要计划周密,刺秦就是可以成功的。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很多:其一,荆轲所待者,应该是他的最佳搭档,其人居远未来。而燕太子丹派来的助手不一定能和荆轲配合默契,埋下了失败的因子。其二,秦舞阳临场恐惧,留下荆轲孤军作战。其三,秦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即使行刺秦王成功,也顶多给秦国制造一些混乱,延缓燕的灭亡,但改变不了历史的大趋势。另一组同学站在秦王的立场,认为秦王既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就应该有个人危机感,对六国来宾亦应有必要的防范,例如史书记载秦律规定任何人不得靠近秦王十步之内,朝廷上不得执兵器等,如果不是秦王一时的疏忽大意(相信宠臣蒙嘉的话),荆轲根本就不可能靠近秦王,更别提刺杀行动。秦王如果侥幸逃脱,就应该想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反秦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方针策略是否过于残暴,对被征服地区的臣民安抚工作做得够不够好……对学生的辩论,提出的见解要及时做出点评,提出建议。我以为站在哪一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后,并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了,此种参与意识,思维能力是最可贵的。

这种分组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引入课堂,解放了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辩论中拓展了思维,展示了个性,也较好地锻炼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体现,使其潜能得到挖掘,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得以发挥。 三、课外拓展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明确课堂产生的大量问题,需要学生在课外去探索,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创新的情感。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只是线索,轮廓,方向,学习时应该向外拓展开来,向内挖深些。这就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向课外探究,向社会探究,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去探究。例如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并和他们讨论这本书的主题思想,现实意义,宝黛爱情悲剧的时代原因等。学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了更好地把握海明威的创作风格,笔者和学生共同阅读了《永别了,武器》,讨论他的硬汉精神与厌战情绪。特别是在学过了《蜀道难》后,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中的深深隐忧:仕途的坎坷,才华被压抑,报国无门,引荐无人,纵有冲天豪气,却无人赏识。且据考证,李白根本就未去过蜀道,全篇是想象之作。再联系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作品风格中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学生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学生由于知识面宽了,视野广阔了,写作水平也无形之中提高了,文学修养也上了一个台阶,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