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4:19: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项目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1.1 项目定义和属性

1.1.1 项目定义

项目在本纲要中有专门的含义。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它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工作有两类不同的方式,一类是持续不断和重复的,称为常规运作(运行或操作)。例如:火车在某一线路上往复运行。另一类是独特的一次性任务,称为项目,例如:某人乘火车赴某地完成一项使命[1]。

任何工作无论是常规运作还是项目均有许多共性,比如: 要由个人或组织机构来完成 受制于有限的资源 遵循某种程序

要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等[2] 1.1.2 项目属性

项目类工作具有以下属性。 一次性

一次性[2]是项目与其他常规运作的最大区别。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项目的其他属性也是从这一主要的特征衍生出来的。

独特性

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2]。或者其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其提供的成果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项目总是独一无二的。 目标的确定性

项目有确定的目标[1]:

a) 时间目标,如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 b) 成果目标,如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服务或其它成果

c) 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应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活动的整体性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整体[3]。不能有多余的活动,也不能缺少某些活动,否则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项目团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都不断地变化。某些成员是借调来的,

项目终结时团队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结合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程度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临时的、开放的[1]。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很不一样。 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

每一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因此其项目的开发必然是渐进的,不可能从其它模式那里一下子复制过来。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都需要经过逐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项目的实施同样需要逐步地投入资源,持续地累积可交付成果,始终要精工细作,直至项目的完成。

1.2 与项目有关的类似名词

某些类型的工作与项目相似并有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容易界定,现分别说明如下: 1.2.1 计划

计划(Program)是一组互相协调管理的项目。有些计划还包括一系列不断展开的周期性运作过程。例如:

中国20世纪末叶的高科技研发计划(863计划),包含了许多涉及当时科学前沿的科研项目。 企业或机构的年度经营计划,涉及组织内许多项目和有规律性的逐年不断进行的运作。 报刊杂志的业务也是计划。它本身是一种定期的从组稿、编审、出版到发行,逐步进展的持续工作,但是每一期的内容和制作又是独一无二的,自成一个项目。 1.2.2 子项目

项目通常划分为多个容易管理的部分,可称为子项目。这些子项目常分派给组织内部的单位或发包给组织外部的承包人。子项目和其他项目一样要有可交付成果,区别在于子项目的成果通常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不像项目成果能够独立地完整地发挥效用和效益。不过,这个区别也是相对的,取决于对顾客需求的效用和效益的界定。 子项目的例子如:

施工项目中的地基处理、上部结构、内装修等都是它的子项目。

软件开发项目中的系统分析、流程设计、编程、测试等都是它的子项目。 药剂研制项目中的新药配置、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都是它的子项目。

一般来讲子项目是项目的子集,项目是计划的子集。不过,有的时候计划也可以是某个大项目的子集,如某环境治理项目中可以包括一个为进行公众环境意识宣传教育而设立的环保杂志出版计划。

图1-1 计划、项目和子项目的关系

1.2.3 工程

在汉语中常以“工程”一词来称呼计划、项目或子项目。例如,希望工程(民间捐助的义务教育),长江三峡工程、地基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建设)等。

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工程管理,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被视为同义词;在另一些场合,一个则是另一个的子集,这些含义上的多重性,要求在特定场合使用时对每一个术语的定义做出明晰的约定。

1.3 项目范畴

项目范畴是指项目管理应当具有的视野和需要涉及的方面的总和,或者说是对项目和项目管理可能产生影响的诸多方面的总和。项目活动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比项目本身大得多的相关范畴中进行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范畴(包括其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了解。项目范畴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的阶段和生命期、项目干系人、与项目有关的管理知识和方法、项目组织机构和项目外部环境,分别阐述如下。 1.3.1 项目的阶段和生命期

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是渐进地发展和演变的,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些便构成了它的整个生命期。

不同的项目可以划分为内容和个数不同的若干阶段。例如建设项目可分为:发起和可行性研究、规划与设计、制造与施工、移交与投产;新药开发项目可分为: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与筛选药物来源、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投产登记与审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生命期分为六个阶段: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价[5]。 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以它的某种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为标志。例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交付可行性研究报告,药物开发项目的选定药物来源阶段要做出新药样品制剂等。前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通常经批准后才能作为输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才能开始规划与设计,新药样品制剂鉴定后才能开始动物试验。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很重要。一方面,为了确保前阶段成果的正确、完整,避免返工;另一方面,由于项目人员经常流动,前阶段的参与者离去时,后阶段的参与者可顺利地衔接。当风险不大、较有把握时,前后阶段可以相互搭接以加快项目进展。这种经过精心安排的项目互相搭接的做法常常叫做“快速跟进”(Fast track)。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快速跟进与盲目的“三边”做法(边发起、边计划、边实施)有本质的区别。

尽管项目阶段的名称、内容和划分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说明,项目生命期一般可以依次归纳为孵化、启动、规划、实施(执行和控制)、收尾、交接过渡六个阶段。有的项目决策比较简单,不需要或只有很短的孵化阶段;有的项目最终成果比较简单或比较容易被直接使用,不需要或只有很短的交接过渡阶段。

项目生命期对项目中的不同参与方会有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项目阶段资源投入强度不同。通常是前期投入低,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开始降低,项目的典型资源投入模式[2]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