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2:2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作者:冯林林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3期

[摘要] 民间游戏对于激发儿童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引发儿童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促进儿童身心和谐成长,解决幼儿园办园经费紧张的问题独具价值。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应体现区域性、适宜性、家长参与性等原则。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和环境,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适当的民间游戏内容,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儿童一日在园生活中,同时吸引家长、幼儿参与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和开展,能有效实现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 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因地制宜;乡土资源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游戏是点燃儿童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的火种。”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基于当地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且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等的限制,既能较好地满足儿童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幼儿园在自身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牢牢立足于本园实际,将各种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一、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能激发幼儿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教学形式,其本身强调对儿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这往往同儿童崇尚自由的天性相冲突,因此如何激发儿童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游戏的形式组织集体活动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特别是对于民间游戏而言,由于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本土性和现实性,这使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课程常常能有效引发幼儿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诱导他们与同伴、教师共同游戏和学习,并在游戏中轻松完成教师的各项要求,有效实现增强体质、发展心智以及促进合作交往等教育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能激发儿童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儿童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当前一些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乡土文化心怀鄙薄。挖掘乡土资源构建的民间游戏课程,就是要把富有乡土气息的现实生活呈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家乡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的熏陶,从而激发儿童对乡土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

(三)能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与为儿童提供优质学前教育之间的矛盾

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要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就必须在体育活动设施及玩具教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的、原始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如我们在实践中就因地制宜地将海滩上的细沙、废旧渔网、贝壳等丰富易得的自然材料开发成游戏材料,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使得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教育由此与儿童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教育更加亲切,也更加富有实效。

二、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原则

(一)区域性

民间游戏植根于区域性普通民众多年形成的生活传统和习俗,因此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是民间游戏的灵魂。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为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和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从根本上讲仍要以区域性民间游戏的收集和筛选为主,因为从可操作性上说,区域性的民间游戏所需的相关材料更容易获得;从内容和形式上讲,区域性的民间游戏和儿童的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更容易为儿童理解和操作。

(二)适宜性

民间游戏包含着特定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检验,无论是在游戏内容还是游戏形式上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适宜性。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选取那些适宜不同儿童操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之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家长参与性

家长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幼儿园当前课程建设中的一种主要趋势,这对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也不例外。以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其本身包含着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家长参与民间游戏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深入的理解幼儿园教学,从而自觉、主动地配合幼儿园课程的开展,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经历,家长能够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设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支持。

三、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顺利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前提。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区域内易于获得的游戏素材,结合土生土长的民间游戏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目标。如我们在物质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园地处海岛的区域特性,组织了诸如“渔家乐”这样的游戏活动,利用渔网、蟹笼、橹等传统渔民用具充当游戏材料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将场地开阔、没有污染、地面平坦但不坚硬的沙土地开辟为户外活动场所,并将用各种乡土材料制作的玩具合理安置其间,开放性地摆放,供儿童自由拿取。在游戏活动内容上,则选择了诸如织网、赶海、钓螃蟹、赶小猪等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游戏。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

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儿童的游戏类型,也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课程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进度表与支持策略,对于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至关重要。如小班儿童一般易于掌握单一的动作,对技巧性动作则难以完成,他们还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是喜欢角色扮演类游戏。因此,为小班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就应充分体现多样性与差异性,让儿童能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构建经验、获得发展。

(三)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