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3 生物的进化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3 1:39: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3 生物的进化

1.物种形成的模式

(1)渐变式:大多数物种形成方式

如上图所示,物种4中的种群1、2、3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的差别,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出现新物种1、2、3。 (2)人工创造新物种

植物体细胞

A细胞+B细胞―――――→A-B杂种植株 杂交秋水仙素处理或A?二倍体?低温诱导处理――――――→ B?四倍体?

特别提醒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发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4)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5)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

(6)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不是个体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共同进化

1

(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

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种间互助 不同物种之间 捕食 种间斗争 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

(2)共同进化结果

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①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

(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换算 ①成立前提

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

a.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p,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

b.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x%,A的基因频率为1-x%。AA的基因型频率为(1-x%);Aa的基因型频率为2×x%×(1-x%)。

误区警示 (1)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迁入和迁出均可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2)自交前后,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上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下降。

2

2

2

实例 某种兰花与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猎豹和斑马 黏液病毒和兔子 作物与杂草 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好氧生物 寄生 竞争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

(3)随机交配前后,基因频率不变。未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随机交配前后,基因型频率改变;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随机交配前后,基因型频率不再改变。

题型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应用

1.(2018·通泰扬徐淮宿二模)分别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两个岛屿上的两种地雀,以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为食,其喙差别较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地雀存在生殖隔离,基因种类完全不同 B.碾压型喙适宜从坚硬的果实或种子中获得食物 C.两种喙的形成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地雀的喙和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 A

解析 两种地雀有共同原始祖先,经长期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差异显著(仍有部分相同基因)达到生殖隔离,A错误。

2.(2018·江苏,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所以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生存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D错误。 模型构建 物种形成的“三、二、二” (1)三个环节

(2)二个方向:①变异不定向;②自然选择定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