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3:5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综合知识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

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作用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作用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作用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

3、努力做到“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

5、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6、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

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

2.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没

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政治制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内容;政治制约和影响教育制度。

2.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政治的制约,同时也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学对

政治的作用:a、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b、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c、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3、促进政治民主化

2、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

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代化

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2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3)教育与科技文化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具有科学技术研究功能。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育又积极反作用于文化。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5.教育与个体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

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形式。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

的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 -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

学校---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型规范 2、学校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功效

3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评判功能 4、指导功能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3、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从产生到今天,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非形式化”的原始教育到

“形式化”的学校教育,再到今天构成完整体系的“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幼儿教育:实施机关为幼儿园,

2、初等教育:包括普通小学和成人初等学校

3、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4、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

8.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素养

1、教育专业精神 2、教育专业人格 3、科学文化素养 4、学科专业素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