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9:00: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排序》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做得成功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科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学科学,对小学生来说是空洞枯燥
的。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排序》这一知识点的兴趣,我精心设计导入部分。联想到许多体育赛事都用到排序知识,选择学生都很熟悉的亚运会切入话题,吸引学生。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亚运金牌榜中金牌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的引出“排序”这一知识点。生活中的奥运,既调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对排序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另外,在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上,无论是实验材料的选择,还是在实验过程知识点的拓展,我都将其与他们熟悉的生活用品,生活事件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深入浅出,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要点,理解难点,并为以后在生活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科学的思维
在这节课上,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什么发现?我始终认为,只有老师真正地退下来,把自己摆在指导者兼帮手的位置,学生才能走上前去,更好地发挥他作为学习小主人的能力。尤其是科学课,老师灌得越多,学生学得越死,思维越是僵化,知识越是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反之,教师只有充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发现,去小结,致力于学生科学思维,探究意识的培养,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
当然,教学的艺术总不能完美。这节课在细节上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面还不够广,有些科学规律的探讨,教师点拨过多,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不断学习提高。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探究日晷、水钟、沙漏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的机械运动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这样的科学概念,“为什么摆钟比其他的计时工具都准确呢?”这个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将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驱动性因素,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发展技能、形成概念并且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理念:
1.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2.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3.科学课程的评价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真实有效的数据能够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课前要尽量全面的预设学生获取真实数据的困难,同时要尽量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生成性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初步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探索摆摆动的规律,推测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定方案——论证计划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中收集有效的数据。 教学准备:
铁架台(支架)、钩码、螺母、线绳、秒表、记录单、摆钟、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1.认识计时工具的发展
从古到今,人们用哪些工具来计时?(学生发言,课件分别演示日晷、沙漏、水钟、蜡烛钟、摆钟)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工具计时了呢?(不精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直在寻找比较准确的钟,直到摆钟的出现。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摆钟(出示摆钟),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用摆计时的钟》(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于计时工具的发展有所了解,认识到人们对于时间的计量方法是越来越精确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课
2.认识摆的结构
这个摆钟在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钟摆在动)观察摆,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观察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