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0:2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史学》教学大纲

(地质学专业,必修,54学时)

一、教学思想

本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地史学教程》为原本,在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必要的野外地质实习基础上,重点讲授地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地史发展特征。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地质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地层学、岩相古地理学和历史构造学的主要基础概念;掌握中国各纪标准剖面(每纪1-2个)及常用的标准地层划分(统或阶);了解地球发展各地史时期中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和古构造演变历史及其与成矿作用的一般联系;掌握柱状剖面图、沉积示意剖面图及岩相古地理图等基础图件的编制和阅读方法,进一步培养地质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贯彻少而精和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精神。在原有教材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着重注意了更新学科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引进80年代后期以来层序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综合地层学新思路,吸收国内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新成果,加强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联系,更新课外阅读文献目录。为以后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打下必要基础。

二、学时分配、授课与考试方式

本大纲以54学时选材,其中讲课36学时,实习18学时,并加强课外作业。其学时分配授课与考试方式安排如下:

时数 1. 绪论 1 2. 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 3 3.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2 4. 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 2 5. 前古生代引言及太古代 2 6. 元古代 2 7. 震旦纪及前古生代地史小结 2 8. 早古生代引言及寒武纪 2 9. 奥陶纪 2 10.志留纪及早古生代地史小结 2 11.晚古生代引言及泥盆纪 2 12.石炭纪 2 13.二叠纪及晚古生代地史小结 2 14.中生代引言及三叠纪 2 15.侏罗纪 2 16.白垩纪及中生代地史小结 2 17.新生代引言及第三纪 2 18.第四纪及新生代地史小结 2 合 计 36 考 试 方 式

讲 授 内容 实 习※ 内容 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地层单位的确定 主要沉积环境及常见岩相类型的识别 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现代地理、地貌及大地构造分区 沉积示意剖面图的制作 第一篇及前古生代小结(课外作业) 早古生代化石、地层标本及读图 早古生代地史小结(课外作业) 晚古生代化石、地层标本及读图 晚古生代地史小结(课外作业) 中生代化石、地层标本及读图 新生代化石、地层标本及读图 中、新生代地史小结(课外作业) 笔式占70%,实习、作业占30% 时数 2 2 2 2 2 2 2 2 2 18 *根据课程进步,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并加强课外作业。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史学内容和任务:研究的时空范围、地质年代及地层划分与对比、恢复古

地理和构造发展史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地史学发展简史和现状。地史学在地质科学中的位置。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一编:地史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二章 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第一节 沉积相概念及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 第二节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 第三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一、大陆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二、过渡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三、海洋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第四节 古地理图及其意义 思考题

1.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如何区分滨海相砂岩与河流相砂岩? 3.怎样区别滨海相与滨湖相?

4.紫红色泥岩,具石盐假晶,产三叶虫化石,属什么环境?

5.在地层中采到植物化石能否确定气候是否温湿?为什么?判断气候温湿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第三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第一节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第二节 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一、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二、海侵超覆与海退退覆; 三、沉积旋回;

第三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第四节 多重地层单位和两类地层系统;

一、岩石地层单位;

二、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 三、层序地层学及其意义;

四、其它地层单位简介(生物地层单位,地磁地层单位等); 五、地质年代表。 思考题

1.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层序地层学及其意义?

第四章 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

1

第一节 现代地表构造——地势分异及其沉积组合类型

一、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几何形态与构造环境条件。 二、地层厚度分析、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

三、地层沉积组合的主要类型——稳定类型、过渡类型、活动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节 板块构造和威尔逊旋回

一、板块构造假说简介 二、威尔逊旋回

三、板块学说对地槽和地台的解释 四、构造旋回与构造阶段的概念 第三节 地史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

一、地质学方法 二、古地磁方法 三、生物古地理方法

四、古板块与古大陆分布图 思考题:

1.补偿、非补偿沉积与岩相、厚度的关系如何? 2.地台<稳定地区>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构造旋回及构造阶段的概念? 主要参考书

1.王鸿祯、刘本培主编,1980,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 2.李亚美、夏德馨等编,1985,地史学。地质出版社。

3.全秋琦、王治平主编,1993,简明地史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傅英祺、杨季楷编,1987,地史学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

5.殷鸿福等著,1988,中国古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6.吴瑞棠、张守信等编著,1989,现代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7.刘本培、全秋琦主编,1996,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 8.梅志超等编著,1993,层序地层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9.白顺良、翦万筹等编译,1984,地质历史与板块构造。地质出版社。 10.全国地层委员会,1981,中国地层指南。科学出版社。 11.倪丙荣主编,1988,地史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 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一、前言

1.宇宙年代学 2.地球早期史简介

3.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

第五章 太古代

第一节 太古宙的生物遗迹

一、氨基酸、脂肪酸 二、叠层石 三、炭质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