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0套名校中考模拟卷)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中考语文1月质量监测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3:41: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注】①濉(suī)河,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②不寒而栗,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17.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 ,又指 。(2分) 18.赏析第②小节中加点的词语。(3分)

19.细读第⑤段,分析“我”“不寒而栗”的原因。(3分) ....20.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5分)

【链接】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季羡林的《幽径悲剧》)

本文中第⑦小节的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的划线句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写的各自的用心。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2分) 如何微信 姜 赟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③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④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⑤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⑥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⑦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

“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⑧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2. 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3.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2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三、表达?交流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笔是写字画图的工具,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笔能通晓人们的心意,那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善解人意的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语文试卷

1.(1)晓驾炭车辗冰辙(2)寂寥无人 (3)衣沾不足惜(4)非是藉秋风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村(7)僵卧孤村不自哀 (8)无案牍之劳形 (9)野芳发而幽香

2.D 3.C

4.徜徉 聆听 融合 简朴 别具匠心 5.名著阅读。

(1)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为此遭高俅追杀,只得在二龙山落草,最后投奔梁山。(2分)

(2)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3分)

6.不识愁 认尽愁 少年 而今

7.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路之哀愁。

A

9.任:责任、使命 亡:灭亡,消失;曾:通“增”,增加 过:犯错误 10.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11.D

12.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13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4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5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6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

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17.父亲在河滩上用卵石堆砌圈起的一块菜地,父亲终身守护土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18.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父亲终年劳作、精耕细作、技能高超,表现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在土地上劳作生活地的热爱)。

19. ①感受到了(因为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不同)父亲和我们有了很深的隔阂,②体会到了父亲田间劳作的辛劳和寂寞,③意识到了我们对父亲关心不够。

20. 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心理描写或虚写(一是梦境,一是幻觉)。

本文中第⑦小节的划线句,写在梦境中,父亲移除“城池”的卵石,对大家灿灿地笑了,表现了作者希望父亲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接受“我们”的愿望。

链接材料中的划线句写在幻觉中,自己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表现了作者对愚氓灭美的愤懑,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1.中心论点:抓住你的暗时间或怎样抓住你的暗时间.

22.比喻论证.把生命比作沙漏,论证了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或论证了充分利用暗时间的重要性.

23. 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微信稀释了人们的交往,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24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

25.参考中考作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