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高二必修三习题:阶段质量检测(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2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中的水来自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

C.呼吸系统不停地吸入O2、排出CO2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途径之一 D.机体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解析: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等才能够完成。血浆中的水除来自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外,还可以从消化道直接吸收而来。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呼吸系统不停地吸入O2、排出CO2维持了内环境中O2和CO2量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会增大产热量,影响体温,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答案:C

2.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神经冲动 C.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导都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除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外,还可以作用于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导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3.如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③表示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感受器,不同的感受器可以接受相同的刺激 B.刺激④既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亦可以导致a处的神经冲动 C.a、b两处的突触保证了神经冲动只能沿箭头所示方向传递 D.若因脑溢血使大脑失去功能,则图示的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解析:不同的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④时a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由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当大脑失去功能后,该反射仍能进行。

答案:C

4.(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长时间未饮水的哺乳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B

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B、T淋巴细胞需经过抗原刺激才能够分化生成

B.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并能形成效应细胞 C.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在超敏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

解析:B、T淋巴细胞的生成不需要经过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只能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其自身不能产生抗体;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超敏反应是由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的系列反应,起主要作用的是浆细胞。

答案:C

6.人体在某种条件改变时,内环境中一些物质的含量会发生相的曲线可表示( )

A.突触小体中线粒体受损引起的神经递质的变化 B.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 C.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D.再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相关抗体含量的变化

解析: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分泌需要消耗能量,如果突触小体中线粒体受损,神经递质的含量会下降。环境温度升高时,肾上腺素含量减少或不变,不会上升。血糖降低时,胰岛素的含量减少。再次感染病毒后,体内抗体含量增多。

答案:D

7.(北京高考)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应变化。如图中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冬泳时,受寒冷刺激,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提高,产热增多。

答案:D

8.(2010·海南高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解析:甲状腺激素增加时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A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萘乙酸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效果相同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插枝上端,插枝容易成活 C.细胞分裂素不仅能促进细胞分裂,而且能够促进组织分化 D.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只分布于成熟的果实中

解析: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效果与生长素相似。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插枝下端,插枝容易成活。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答案:C

10.(福建高考)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

选项 A. B. C. D. 表示内容 碳元素的流向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 消费者 血浆 生产者 下丘脑 乙 CO2库 淋巴 消费者 甲状腺 丙 生产者 组织液 分解者 垂体

解析:内环境成分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