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述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5:3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述评

作者:苏懂美 王杰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31期

摘 要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与国家逐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断成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各学科关注的焦点,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众说纷纭。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即矛盾冲突的关系;调适共生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本文将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类归纳,罗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并对此三种观点进行详细的评述。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学者罗家伦说过,“国家是民族的国家,民族是国家的民族”,可见民族与国家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谈及民族必然会涉及到国家,反之亦然。不论是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界,民族与国家都被各科学者讨论得沸沸扬扬,特别是全球化席卷整个世界后,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更是繁多。近年来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也纷纷在学术界涌现,学者们各抒己见,分别在此领域内做出了贡献。 1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简单而言,民族就是共同生活的群体,大到整个世界民族,小到国内各个族群,前者学界也称之为政治民族,后者即为文化民族,本文所提及的民族仅指后者,例如我国56个民族。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约束力的暴力机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它凭借公共权力对所辖区域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从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所谓认同问题,就是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归属于哪个群体的问题。民族认同是民族成员对自己最初身份来源的认同,及对所属民族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的认定,也是民族群体间互相认可的一种心理过程。当一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由心认同后,他并会为这个民族的发展做努力,也会积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国家认同,即出身在国土内的人群对本国的认定,也即由心认可自己属于该国国民,热爱祖国,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对国家强烈认同的国民一般会在国家找到归属感,对国家事务拥有很强的责任心,并为祖国的胜利而自豪,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目前我国学者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矛盾冲突的关系;调适共生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下面对这三种观点进行归纳和提炼,罗列此三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并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评价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矛盾冲突的关系

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第一种解说是矛盾与冲突的关系,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抵触的关系。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周平、都永浩、申旭、刘稚等。

周平从功能和结构上来说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制约与此消彼长。“一方面,国家认同是对民族认同的某种束缚。巩固的和不断强化的国家认同,会对民族认同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另一方面,民族认同则会对国家认同形成结构性的制约。多样性的民族认同及其增强,会对国家认同产生某种消解性的影响,会导致对国家认同的侵蚀。”一个多民族国家内,如果过度强化民族认同,导致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会弱化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意识的,并且对这个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都永浩从国家的构成上认为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弱化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是由多民族构成的,世居的各民族源于聚居状况、人口数量和历史,其民族认同的强度不一,有些与公民、国家认同处于既相容又相斥的状态,并还处于变化中,对国家的凝聚力和统一构成了威胁。“

申旭、刘稚在对跨境民族的研究中意识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可能产生的冲突问题。“一方面,其全体成员因系同一民族而具有共同的民族观念和感情;另一方面,又因其成员分属不同国家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在国家观念与民族观念发生冲突时, 跨境民族中有些人的民族观念往往超出国家观念。” 2.2调适共生的关系

第二种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研究结论是认为他们是调适共生的关系。大概就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同时存在,只是两者是分阶段、分层次而存在,即便他们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局势的变动而改变,但他们都会在社会改变的阶段不断改变自身,不断调节以达到共同存在的境地。此类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贺金瑞、燕继荣、高永久、李崇林等。

贺金瑞、燕继荣认为,“民族认同一方面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另一方面又受国家认同的认可和保护,公民国家需要不断引导民族认同上升和达到国家认同,如果停留在民族认同则有可能阻碍国家认同的建立。”贺、燕是从构建国家认同的最终目的而说明民族认同必须上升和达到国家认同,也就是两者最终要保持在同一个进度,保持平衡,这样国家认同的建立才能有效完成。

高永久、朱军等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共存的时空场景”。民族成员跨国界的迁移和流动, 增加了民族与国家的交叉互动。国家与民族的存在形态不是单独的国家形态和民族形态,而是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国家的存在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存提供场景,因此这两者是和谐共生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崇林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说明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共生。他指出“民族认同只有在国家的机体内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国家认同是民族认同得以形成和延续的前提。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忽视任何一面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3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与统一即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对立又统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认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郑晓云、陈茂荣、徐黎丽等。

郑晓云认为“由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时代与背景不同,并且对人们来说二者存在内在的重新构建、融合与对立等可能,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对关系存在着变化的可能。”也就是说民族认同是固定的,内化于人民心中,不可选择;国家认同是外生型的认同,是可改变和可供选择的,当人们在一个国家中找到归属,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就会达成一致,反之,则相互抵触。

陈茂荣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有矛盾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强化民族认同,则弱化国家认同,反之,弱化民族认同,则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但作为既定国家的公民身份是明确的,而基于此强化民族认同感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可以增强国家认同的凝聚力。”陈茂荣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如何既对立又统一的,并认为两者之间的积极转向是有利于国家认同的增强的。

徐黎丽从国家的结构上分两种情况说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对立与统一,她认为“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重合;在多民族国家中,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重合;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冲突。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以上学者从冲突、共生、对立、统一三方面阐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均从不同视角对此论题进行探讨,他们的观点有很多合理且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有某些不足。 3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评析

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相对的,一个正确的理论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是真理,但换个环境可能就是谬论。所以我们不能把理论绝对化、教条化,要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评判它,对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同样如此。

3.1以上研究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领域所做的贡献

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三种观点都各尽其道理。首先,冲突论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本质,民族与国家本是两个不同的认同单位,他们在一定情况下是冲突的,我国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