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新部编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9:49: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习+K12

第2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 (2)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分析消息各部分的特点。 1.简要分析标题特点:

标题简洁、概括性强,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2.简要分析电头内容: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3.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

“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二、精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此前已作详细报道。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

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也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三、探究本文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1.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例句①: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至发电时止”,时界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准确得体。

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2.请从语言的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例如“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挡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3.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文中有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甚为”“然”“诸县”等等。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

步骤四 当堂演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用一段话表述你此时的心情。 2.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新事。 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百万(兵力) 横渡(锐不可当) 导语 渡江概况冲破(排山倒海) 横渡(一往无前)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略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背景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结语一方面……一方面……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扬 展 将 渡 士 江 神 盛 威 况

教育学习+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