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鉴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5:2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古代陶瓷鉴定

土咬是出土古瓷带来的特征,熟坑(传世品)的陶瓷不存在土咬,只有生坑(出土)的必然有土咬。

仿制者、小古玩商常常人工做作出土的假象,做假的方法有二,一为人工开片后将器物放入泥浆锅内煮,一为用粘胶水调泥浆抹在瓷器上。前一种泥浆只进入裂缝里,后一种泥浆强粘在表层,洗也洗不了。但是这人工做的很容易识别,而真正吃土的陶瓷器其土咬很深,它是通过釉面沁人胎骨的,在表面上看不到土,通过微观镜下可见清晰的土斑嵌在胎骨里,而是在釉下,在开片的地方有,不开片的地方也有,一般的在不开的釉下有土咬,反而开了片的地方没有土咬。这是为什么?因为瓷器在土中不论开片与否时间长了就会沁入泥土,故开片与否都会有土咬。由于在土中恒温,瓷器不一定开片,出土之后有冷热变化则开始开片,此时开片的裂缝中并没有吃土,就是这个原因很好解释它。所以鉴定真出与假出土瓷一看土咬痕迹便可知道。 结晶斑:

结晶斑是与气泡互抗的,凡是唐、宋瓷都看不到气泡。但一般都有浅色的结晶斑点,也许这是因为那个时期的胎土不纯,不洁白的原因,而明、清瓷主要瓷泥是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纯白色不存在结晶斑块。所以对高古瓷(元早期及唐宋时期)可以看到结晶斑,如果胎质不是这样即可怀疑它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

精品文档

是否仿制?这不是主要条件,仅可参考。 三、色彩比较法

1、色彩(即釉色)是陶瓷艺术中重要的一项。由于不同色彩则产生不同效果和美感。但由于人工操作,人工配方各有各的秘决又由于烧制温度的控制很难划一,所以产生的色彩效果各不相同。如青花的颜色,虽说都是青花,都是钴料(都是由”无名子”原料调制)都由高温烧成,实际上青花的色调无一相似。元青花分前期后期,还分国产与进口料之别。永乐青花色深,宣德青花色正,成化青花淡雅,万历青花泛紫……康熙、雍正、乾颅…各朝各代互不相同,很难用文字说得准确,所以在鉴定中常常会发生争议,有人说色调对,有人则认为不对,因为缺少标准很难统一认识。这就是当前鉴定工作的难度。实际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数字化标量出来的,这就是笔者所研究的”色彩比较法”。

2、比较的标准,按三基色原理任何一种颜色都是由三基色任意两种或三种色标组成,即基本色为红、黄、兰(也有红、黄、绿)每一种基本色又可分为10个色阶,即0至10,10至20,20至30……以此类推任何一种基色可按从深到淡排列为10个方格,在坐标轴上用某一色作竖坐标,另一色作横坐标,两色合成后可得到100个色标,三个色互相由二色组合后便可作出300个色标,再还可由合成色标再与第三种色标掺合就可得到更多的色标,目前可买到色彩掺合后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精品文档

标准为400个色标的标准色板(实际使用上来看,应该要更多的色标的才够细微分辨)。

比色法就可以利用这400个标准色来找到相对应的色块位置,可以用文字表达。

3、色彩的明确量化,从色标的分划可以对比各个时代的瓷釉是一个什么标准,只有比较才能区别,不然一个”青”字包罗太多无法定性,而”青色”一词本身就很抽象。 按色标的分法是由红、黄、兰三个基色互相掺和而成的各种颜色,它表示方法是C代表红色,K代表黄色,M代表兰色,表示二色或三色掺和成的另一颜色如:元代后期青花是C100-K60,到宣德时的青花可能是C100-K40或C100-K20,雍、乾时期的绿色应为Y100-C20,兰色则是C100-M0,黑色则用C0-K100……诸如此类表示方法则可将色差用文字表示出很具体的一个”量”,无论红、黄、绿、兰、紫的深浅都可从表达为数字化,只有这样做才是科学的方法鉴别。 四、容重测试法

1、原理:任何物体都有它自己的固有容重。容重是物质结构所特有的一个特征,但是人工制作的实物,也有它自身的容重,这个容重则可以有变化,随着时间的迁移、环境的变化,所有的物质皆会与原来形成的状况不同。如岩石在千万年后会变成松散的砂粒。钢铁在恶劣环境下可变成铁屑;红砖只需一百年时间则成为”桃稣”一样的易碎物。这是为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