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0:2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333位于造甲乡西北,总面积56.76公顷,处于江淮分水岭屋脊,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降雨量857.毫米,平均无霜期228天,最大冰冻深度约为9厘米左右。全村共有住户1295户,敬老院1个,村委会1个,幼儿园(托儿所)3个,卫生所(计生站)3个,小学1所。人口5380人。

该村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配套的收水、排水管网和农户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就地处理生活污水,有效避免污水横流现状恶劣现象,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污水处理即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改善我县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县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2设计基础 1.2.1设计目的及要求

(一)设计目的:

333实施新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一是实现经济效益,污水处理的直接经济效益与我县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密切相关。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为灌溉水或其他用途使用,从而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农村地区环境条件的改善可降低与污染有关疾病的传播,减少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二是实现环境效益,长丰县农村缺乏治理条件,集中安置农户采用此项目,可就地处理生活污水,有效避免污水横流现状恶劣现象,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难题。农村庭院绿化可结合此项目实施,再结合农村垃圾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村庄村容、村貌的美化、优化提供服务;三是实现社会效益,污水处理既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可改善长丰县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我县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 1 -

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要求 ①方案选择合理 ②参数选取与计算准确 ③处理系统布置紧凑

④所选设备质优、可靠、易于操作 ⑤图纸绘制达到施工图要求 ⑥概算部分尽量准确,详细

1.2.2 环境条件

(1)地貌

地貌形态为丘陵,地面坡向总的趋势是东北高,南北低,岗冲相间,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44m~74m,最低点在西南的冲底,最高点在东北岗地最大高差30m左右,地形坡度从1/10~1/200不等。

(2)水文地质

长丰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沿河、沛河、池河与南淝河;主要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

造甲乡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北,全乡有双河、明城寺、青龙三个中型水库,另有小型水库6个。

(3)气象条件

造甲乡地区属季风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极端最高气温 40℃ 极端最低气温 -17.8℃ 年平均降水量 934.9mm 年平均风速 2.8m/s

1.2.3设计基础资料

造甲乡面积120.1平方公里,人口32988人,本项目受益农户数1295户,人数3978人。

根据提供的规划资料,宋岗村全村共有住户1295户,敬老院1个,村委会1个,幼儿园(托儿所)3个,卫生所(计生站)3个,小学1所。本工程采取各户分散处理、汇集成流的处理模式,因此按照常住人口5人设计,每户处理水量

- 2 -

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0.15m/d。宋岗村总共设置1304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3

1.3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 1.3.1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l8918-200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1.3.2设计原则

(1) 设计系统具有高效、高适应、高承受力及低投入、低运行费、低维护费等优点。

(2) 系统净化功能强,能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氮、磷以及重金属、细菌、藻毒素等;出水水质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满足作为工业水源、中水回用的用途。

(3) 为保证湿地的长期效果,在设计中考虑项目所在地水文因素和湿地生态特点之间的关系。对一些关键因素进行评价,如水的流速、深度和水位的涨落、停留时间、循环和分配因素、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地面水的状况和土壤的透水性等。

(4) 针对冬季气温低和植物枯萎等因素,设置系统出水的后续生物处理设施,通过对系统出水进行后续生物处理来弥补由于气温低和冬季植物枯萎而造成的处理能力减弱问题,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各季节运行稳定、高效和经济。

(5) 系统可防止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并具有控制湿地蚊虫和气味的措施。 (6) 水循环系统与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污水处理、利用和生态景观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