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7:39: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行业研究报告范文(节选)
第六章 2012-2013年中国重点省市物流发展比较分析
第一节 2012-2013年北京物流发展概况分析 一、北京物流布局正式确立
三环五带多中心”正式确立。在综合考虑货运枢纽、物流需求、产业聚集区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点、线、面相互协调的?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规划。”邓岷山说。
“三环”是指在六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在五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在四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配送中心,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由远及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五带”是指为加强货物运输的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积极引导各类物流资源向西南(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正南(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东南(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东北(机场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西北(八达岭高速、110国道)等五个方向的物流通道聚集,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若干个物流中心,形成五条集聚发展、连通快捷、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带。
“多中心”是指根据北京市各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点,相应配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物流节点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功能。
北京市在优先发展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和房山良乡等三个物流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积极培育已具有一定物流规模的大兴京南和延庆京西北等大型综合物流区,使其加快向物流基地方向发展;结合二级货运枢纽布局,在五环路及五大物流方向的交汇处附近重点规划建设10个左右的物流中心;重点在四环路周边和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以及远郊区县人口密集区附近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物流配送中心。
二、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特点
北京市物流业活动情况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2013年% 项目 2013 2012 2012年% 物流业务收入 运输收入 保管收入 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 限额以上企业物流基础 设施情况 自有仓库和货场面积 货运车辆数 普通货车数 专业货车数 装卸设备台数 社会物流总额 农产品 工业品 进口货物 再生资源 外省市流入物品 单位与居民物品 物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亿元) (万平方米) (辆) (台) (亿元) (万人) 2267.6 1618.8 596.2 52.7 3503.4 42638 31743 10895 27953 72298.6 360.0 13875.4 22656.4 129.7 35230.3 46.8 48.9 2104.4 1517.2 562.4 24.8 3208.8 42907 32988 9919 39844 65851.1 337.8 13008.6 21984.3 67.0 30284.2 169.2 51.9 107.8 106.7 106.0 212.5 109.2 99.4 96.2 109.8 70.2 109.8 106.6 106.7 103.1 193.6 116.3 27.7 94.2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采掘业、制造业、批发和 零售业 32.9 16.0 35.0 16.8 94.0 95.2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一)物流存量资源相当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
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制造业、批发业内部蕴藏着强大的运力,沉淀着大量的仓库、货场、运输装卸设备资源。工业企业和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占总仓储面积80.7%,自有货运车辆占总车辆数的65%。从仓储设施的分布看,我市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的格局,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76%的仓储设施已经分布到四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外的仓库达到10314个。
(二)专业物流体系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专业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产品及各类快速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不断完善,医药、图书、冷链等专业化物流快速发展,已成为本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物流业态创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总部+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等新模式日益成型,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递服务实现基本覆盖,物流服务对城市生活、生产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物流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自动分拣、实时跟踪、精益化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大幅提高,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的物流服务任务,在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和汶川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应急保障作用。
(三)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口岸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关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首都机场空港口岸为核心,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朝阳口岸、丰台口岸、北京平谷国际陆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港为重要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口岸体系,为提高国际物流运行效率创造了条件。
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功能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天竺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并与首都机场实现区港一体、无缝对接,成为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重要平台,本市国际分拨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平谷国际陆港积极推动京津两地跨关区快速通关,为本市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新的海运通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准,为保税物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政策功能优势。
三、奥运会给北京物流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第一,奥运会建设带来的物流需求。 有人测算,1500亿元的新增投资,将拉动北京GDP年增3~4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0.3个百分点。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大量生活资料,必然使物流量大增,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流通加工业、物流信息业、装卸搬运业、包装业、配送业等等都会得到发展。
第二,奥运会所需装备的物流需求。悉尼奥运会货运代理商德国的SCHENKER公司在比赛前从197个国家组织空运1200吨、海运40000吨,共25000种货物到悉尼,配备了拥有3000个托盘货位仓库进行存储。英国BBC电视转播设备就有15600公斤。有人估计,北京奥运会这一物流量会明显增加。
第三,奥运会期间的物流需求。 上万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官员,上万名新闻记者,数万名工作人员、志愿服务人员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上百万旅游者、观众云集北京,需要大量的生活资料物流。
第四,以奥运为契机,改造北京的物流设施,调整物流布局,提高北京物流总体水平。
第五,通过举办奥运会、展示北京的人文风采,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挑战
第一,奥运物流需求与目前北京市物流业相对散、小、弱,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北京市已有了一个物流发展总体规划,但领导层之间、各部门之间思想还不统一。缺少像首都机场航空货运枢纽那样的现代化物流节点。配送中心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基本没有改变。
以下节选来自其他行业,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第二,奥运物流需求与缺少国际水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矛盾。奥运物流的需求需要外包,承接外包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北京有中央级的物流公司,如中远、中外运、中邮物流、中铁物流等,但北京市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相对较弱。因此,国内物流公司分得的蛋糕有多少、有多大还不能定论。
第三,奥运物流需求与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矛盾。物流需求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讲究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如何降低,靠的是物流资源的整合,靠的是运作模式,靠的是综合协调能力,靠的是多式联运,靠的是供应链管理。北京还缺少运作这么一个大活动的物流团队,缺少组织协调的方法与经验。
第四,奥运物流需求的特殊性与物流服务能力的矛盾。 奥运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其数量必须准确无误,并按时到达,质量上达标,且不能丝毫损坏。由于物流问题而影响比赛,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过去习惯于人海战術,搞大库存,但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是市场化运行,既要不出问题,又要最优化,成本最低,这无疑是一大难题。
第五,奥运物流需求与周边城市配套物流协调一致的矛盾。奥运会不光是北京的事,大量国际物资要从天津港进出,需要天津物流的配合;一些比赛场所不在北京,需要城市物流之间的协调作战;奥运会需要的物资大量要从全国特别是周边省市进入,也存在一个统一指挥的问题。物流是一个血脉系统,哪里出问题都不好办。
第六,奥运物流需求与产生大量的回收物流之间的矛盾。 北京奥运提倡“绿色奥运”,绿色奥运包括绿色物流,不能由于增加物流量与客流量而污染环境,需要回收的物资进入回收物流系统。
四、北京发展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格局有待优化
一是北京地区无专用货运机场,天然缺乏港口水运。二是公路、铁路、航空各自分立发展,互不衔接。公路和铁路货运场站、装卸点数量多,但大都规模小。铁路、公路建设与站场建设不衔接。三是民航、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比例过低,公路、铁路、民航的格局有待优化。
(二)自营物流比例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
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大而全”、“小而全”。70%物流需求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