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精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1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是让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只描述这个人物的一段生活历程,连串起来即形成该人物全部生活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人物的生活全景,更能将《人间喜剧》连串为一个艺术整体,其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用“人物再现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2、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 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

3、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4、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

5、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6、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一类被他称作“性 格与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

为“威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7、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8、宪章派文学: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 9、奥勃洛摩夫性格: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10、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11、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

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12、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

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13、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 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包括: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4、忤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恶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15、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6、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17、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44、表现主义: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

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18、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 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19、超现实主义:一次大战后兴起于法国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它由一批年轻人组成,进行超现实试验,反对逻辑理性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幻,探索纯粹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1924年,代表诗人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系统阐述其宗旨和理论观点,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式诞生。

20、未来主义:20世纪初叶出现在欧洲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它兴起于意大利。波及欧洲各国。其宗旨是同旧的文化传统决裂,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彻底的革新。力求表现未来的世界和人,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描写运动中的物和人,如旋转的机器、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赛跑的运动员,赞美运动感、力感,显示一种立体风格。在形式上喜欢运用自由不羁的字句,打破规范,还经常搞文字游戏和图案拼贴、组合等。代表诗人有马里内蒂、马雅可夫斯基等。

21、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深受存在主义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22、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23、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新小说派的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那种虚构情节、编造故事、塑造人物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与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感情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内心生活。他们

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他们在小说中拼贴的碎片,以物代人,创立纯粹的写物风格。代表作家有罗布——格里耶、西蒙等人。

24、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人。 25、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风行于拉丁美洲的一种小说流派。它主要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以此表达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现实。小说融进了许多该大陆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极富民族特色,成为拉丁美洲的一道文学风景。代表作家为马尔克斯、鲁尔福等人。

26、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其剧作不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

27、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1.“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