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七讲--燃料及其应用(第七单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4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梳理: 1.燃烧:

(3)注意点:

A: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在缓慢氧化反应的过程中也有放热的想

象,只是不易被察觉,如铁生锈,食物的腐败等。 B: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进行,缺一不可。 1. 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时才会进行燃烧,但是灭火只要三者中有一个满足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了。 2. 灭火的常用方法:

(1)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隔离。

(3) 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去冷却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燃烧点一下。 (4) 用灭火器灭火 3. 常见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全国免费客户服务电话:400-715-6688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爆炸的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呢聚集大量的热,

使得气体的体积迅速的膨胀而引起爆炸。

(2) 爆炸物:可燃性气体,面粉,煤粉等粉尘 (3) 注意事项:

A: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B: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C: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D: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4)爆炸,燃烧,缓慢氧化的异同: A:定义:

B:发生条件:

燃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缓慢氧化:与空气或者氧气接触 C: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严禁烟火 4. 化石燃料:

A: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注意: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

B:成因: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5. 煤:

(1) 形成:是远古时期的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的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2) 成分:主要是含有碳元素,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全国免费客户服务电话:400-715-6688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性质:黑色固体,物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 煤的综合利用: A作为燃料 B:作化工燃料

C:煤通过干馏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干馏是化学变化,焦炉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6. 石油:

8.天然气:

(1) 形成:其形成和石油相似,是一种蕴藏在地层内的天然染料。 (2) 成分:起主要的成分是甲烷,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清洁的染料。

(3) 甲烷的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的,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易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H4+2O2

CO2+ 2H2O(点燃甲烷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9.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不通过燃料燃烧也可放热

CaO+ H2O=Ca(OH) 2 (2)吸收热量: CO 2+C

2CO; Ba(OH)2 + 2NH4Cl = BaCl2+ 2NH3·H2O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10.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11.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酸雨:

A:酸雨的形成: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